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患者服务 > 诊断 > 癌防科普 > 正文

怎样防治妇科肿瘤

发布日期:2005-03-01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女性生殖器癌瘤占人体全身肿瘤首位,早期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待症状、体征典型就诊时病程已属中晚期,预后较差。因此,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介绍一些常见妇科肿瘤的相关知识,旨在提高妇女自身健康普查、防病治病的意识。
    宫颈癌:为生殖器最常见恶性肿瘤。20岁以前较少发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但近年来30岁左右妇女患宫颈癌的比例逐渐增高,且预后较差。发病原因多与早婚、早育、宫颈糜烂、包皮垢、首次性交年龄、多个性伴侣、性传播疾病、吸烟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性交后出血、阴道异常分泌物增多、血性白带、阴道不规则出血、腰骶部疼痛等。早期可行手术治疗,中晚期可选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宫颈癌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从慢性宫颈炎到浸润性宫颈癌平均有12年病史,因此,每1-2年一次的妇科普查不仅可以阻断一些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癌,而且对发现的早期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根治。对诊断为宫颈糜烂患者,在做激光、冷冻和电烙等治疗前,一定要先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变,避免误诊误治,贻误病情。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尤多见于不孕妇女。发生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与长期和过度的卵巢雌激素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周期缩短。以黏膜下肌瘤表现突出。当子宫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以在自己的耻骨联合上扪及。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子宫肌瘤多为良性,但当发现增大的子宫在短期内迅速长大或伴有疼痛时,提示肌瘤有恶变可能,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子宫肌瘤患者宜早诊早治。
    子宫内膜癌:又称宫体癌。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好发年龄在53岁左右,发病原因多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而肥胖、未孕、晚绝经、糖尿病、高血压等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目前不正确的外源性雌激素的应用致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问题,应引起重视。故服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每隔一定时间作一次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癌临床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长期阴道淋漓不尽出血,分段诊刮活检可以确诊。早期患者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卵巢癌:发病率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但死亡率却居第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部位隐匿,患病早期很少有症状,目前尚缺乏实用的早期诊断方法,就诊时70%患者属中晚期,故妇科普查不适为早期发现的关键。临床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三联征”。其治疗目前采用以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另外,对患有家族性卵巢癌的患者建议在完成生育后或作预防性卵巢切除术或采用避孕药物治疗。(妇瘤科副主任医师 周凤智)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