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医技科室 > 正文

实验研究部简介

发布日期:2023-05-11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实验研究部成立于1984年9月,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9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14人。科室实行首席研究员制度,组建以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的多个学术团队,承担科研项目、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项目推广等科技活动。

目前,实验研究部拥有近4000平米的现代化研究实验室以及1500平米动物中心,配备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飞行质谱、小动物辐照仪、纳米级超灵敏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系统、流式细胞分选仪、细胞成像检测系统、肿瘤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三维光切成像系统等国际领先科研设备。科室围绕肿瘤演进机制和诊疗策略,开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实验研究。同时,科室已建立了获得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行政许可的肿瘤生物样本库、符合万级洁净度基因检测实验室,以及PDX小鼠饲养繁殖中心等满足临床试验需求的平台。

目前主要的学术团队简介:

杨牧团队:课题组组长杨牧,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实验研究部主任。2012年至2019年就职于加拿大McGill大学附属Montré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 and Hospital。获得四川省“千人计划”和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担任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抗癌协会理事、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主持加拿大CIHR、Catherine Bushnell Foundation和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基金8项。在Nature Neurosci.、Brain Behav. Immun.以及Stroke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影响因子约240,引用约900次,单篇最高他引次500余次。目前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记忆通胀介导重肿瘤演进的免疫学机制;宿主免疫异质性的生物学原理与干预策略;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机制及其新型治疗策略;记忆通胀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课题组近三年共立项科研课题6项,合计经费310万元;发表SCI论文24篇。

刘登群团队:课题组组长刘登群,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放射生物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委员,先后获得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科协海智特聘专家和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荣誉。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胃肠道干细胞稳态调控和放射损伤再生修复机制;(2)胃肠道肿瘤发病机理与防治新措施;(3)肠道微生态对干细胞和常见肿瘤演进的调控机制。课题组主要使用转基因动物、类器官技术和分子病理等方法围绕干细胞生物学开展肿瘤发生和防治的基础与转化研究。课题组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共7项,科研经费233万元;发表SCI等学术论文8篇。

蒋文军团队:课题组组长蒋文军,硕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早筛早诊、肿瘤疫苗、肿瘤药敏检测等肿瘤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研究团队率先在我院开展了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临床应用工作,填补了我院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空白,为我院肿瘤生物治疗及肿瘤基因治疗的学科建设做了有益贡献。课题组注重医工结合,致力于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推广研究,近年来研究工作重点围绕外周血中CTC及ctDNA表达,初步筛选了多个肿瘤早期发生的候选驱动基因,探讨与此相关的液体活检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检测诊断。课题组近三年共立项科研课题4项,合计经费42万元;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培养硕士博士生4名。

曹邦荣团队:课题组组长曹邦荣,博士,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实验研究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第十四批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样本整合研究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委员会。获得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度“学术新人奖”。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微环境与癌症治疗耐受的机制研究。致力于结合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开展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发现工作,研究工作围绕EGFR信号通路、肿瘤微环境调控及免疫逃逸等内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撑。课题组近三年共立项科研课题5项,合计经费92万元;发表SCI论文8篇,获2021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荣誉;申请专利5项。

米坤团队:课题组组长米坤,博士,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担任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精准医疗专委会、成都市抗癌协会临床科研与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EMT/MET表型转化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2三维体外模型中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3内质网应激压力调控肿瘤细胞干性、耐药性及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课题组在乳腺癌侵袭转移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为侵袭转移重要动态过程EMT/MET 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奠定了理论和实验依据。课题组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卫健委医学科技项目共5项,科研经费149万元;发表SCI等学术论文7篇。

黄建鸣团队:课题组组长黄建鸣,研究员。担任四川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1)卵巢癌化疗和靶向治疗抵抗相关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机制及其干预策略;(2)肿瘤干细胞诱导分化增加肿瘤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及维持治疗策略;(3)宫颈癌发生相关的高危HPV 16持续感染及其细胞内清除机制及预防策略;(4)聚糖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肿瘤疫苗的研究;(5)传统中药有效成分在卵巢癌化疗增敏和增强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6)模拟人肿瘤组织结构和微环境特征建立其小鼠模型及其应用价值。课题组近三年作为第一主研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重大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共6项,科研经费160余万元,发表SCI等学术论文6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指导和带教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余名。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生物样本库简介: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生物样本库(简称“样本库”)成立于2019年,是按照ISBER最佳实践、ISO20387等国际国内标准建设的生物样本库,于2021年8月获得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行政许可(国科遗办审字〔2021〕BC0054号)。

样本库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本科1人,全部经过样本库岗前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样本库建设面积约740m2,配备大型气相液氮罐10台,超低温冰箱16台,超/深低温储存总容量达500万份。配备了现代化样本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基于云端的环境与设备运行监控系统,为生物样本提供全周期管理。建立了符合医院特点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涵盖样本采集、处理、保藏、分发等样本管理全流程。截止目前,样本库已保藏样本24000余份,包括肺癌、食管癌、口腔癌、甲状腺癌、肾癌在内多个癌种组织、血液样本以及肿瘤筛查样本。

作为我院的重大科研服务平台,样本库旨在合法化、标准化、规模化地为全院研究者提供样本保藏服务,促进医院基础科研及临床转化研究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我院创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提供肿瘤资源平台支持。


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简介:

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所属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由人工智能及多模态影像实验室、放射物理实验室和放射生物学实验室三个分室组成。实验室拥有一支长期在肿瘤放疗临床和基础、多模态图像处理及医学应用研究中建立起来的多学科融合的学术团队,研究团队主要由放射物理、放射生物、放疗临床专家以及多模态影像系统与软件研发、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方向的人才组成。实验室拥有国内先进的临床肿瘤放疗研究平台、放射物理研究平台和放射生物学实验平台。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注重发挥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着眼于解答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发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新技术新措施。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郎锦义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于金明院士。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118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员58人,流动人员60人。现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肿瘤精准照射;(2)生物靶区精准识别;(3)放射损伤防护;(4)放射与免疫。自成立以来,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秉着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和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边开放边建设的原则,目标是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代表国家级科研水平、学术水平、实验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肿瘤放疗研究基地和学术活动中心,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专业人才。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采用专家管理模式,创造实事求是的学术环境;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办公室协助主任进行日常运作及协调工作。继续完善规章管理制度,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坚持完善课题负责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