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载满果实和收获的季节,天府蓉城迎来了第三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的顺利召开。作为本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浓墨重彩的学术盛宴和主要分会场,2019年11月2日下午至3日上午,第三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冯梅秘书长主持开幕式。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前任主委、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名誉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国镇教授、高黎教授、易俊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泰祥、赵充教授、麦海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德辉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咏梅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石梅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胡德胜教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折虹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吴慧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陈晓钟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陈韵彬教授等国内外知名的放射肿瘤专家出席了大会开幕式。郎锦义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幕词。

郎锦义教授致开幕词
郎锦义教授指出,我国鼻咽癌的治疗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疗效,特别随着现代放射治疗的发展和我国鼻咽癌发病的区域优势,让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面临的瓶颈和困惑,不断加强不同层面的学术交流和同质化提升,促进我国鼻咽癌整体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最后,郎锦义教授隆重宣布,第十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正式开幕。
开幕式后,由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胡超苏教授带来了题为“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后期损伤与处理”的精彩报告。胡教授指出,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的五年生存率已能达到80%-90%以上,如何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放疗相关毒副反应是当今鼻咽癌治疗关注的焦点。同时,他还介绍了调强放射治疗时代如何通过更精准的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减少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损伤、脑干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总结分享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性脑损伤的相关治疗经验。

胡超苏教授作报告
随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分享了鼻咽癌综合治疗的最新进展,系统介绍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分期标准制定、靶区勾画规范、鼻咽癌综合治疗模式等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和成果,并分享了他们团队开展临床研究的心得和经验总结。

马骏教授作报告
复发鼻咽癌是鼻咽癌治疗中的难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针对复发鼻咽癌做了题为“复发鼻咽癌免疫治疗进展”的报告,总结了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多中心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治疗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免疫治疗在复发鼻咽癌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宗井凤教授报告了对N3期鼻咽癌的诊断治疗策略,报道了N3期鼻咽癌的再分层和分期优化的一系列研究和进展;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陈晓钟教授围绕细胞毒性药物、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在鼻咽癌维持治疗中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王卫东、张石川、朱小东教授主持


折虹、胡德胜、陈韵彬教授主持
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李咏梅就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疗效、毒副反应、预后等做了详尽系统地阐述,指出复发鼻咽癌在现代治疗模式下应做到最优化的全程管理,并分享了港大深圳医院在复发鼻咽癌治疗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明远教授回顾了鼻咽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从外科医师的视野解读了复发转移鼻咽癌的免疫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王德辉教授讲述了鼻咽癌诊治过程中鼻科医生能发挥的作用,结合自身从事多年的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的手术治疗经验,以实际病例和手术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耳鼻喉科医师在复发鼻咽癌的外科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粘膜及肌肉坏死的外科处理等多重角色和作用。



曲颂、秦继勇教授主持
来自中山大学的李文斐医师介绍了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比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四川省肿瘤医院的黄叶才医师就DW-MRI引导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后程加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的临床研究作了精彩阐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霞云医师分享了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同期放化疗和诱导+放疗+辅助化疗三期临床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阴骏副主任医师就鼻咽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这一话题进行深度阐述,指出在鼻咽癌精准治疗个体化医疗的阶段,靶向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方式的联合促进方案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来自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的林进清教授提出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诱导化疗回到主流,已经获得国际认可,同时分享彰化经验:与三周一次的诱导化疗方案相比,周方案显著减少急性副反应的发生率,有可能使患者长期获益。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颖教授介绍通过中山肿瘤大数据平台筛选真实世界数据,建立新的分层因素,再利用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进行决策,并分享借助大数据平台的最新研究:患者EBV DNA反应亚型与预后明显相关。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仁生教授在他关于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模式下视神经及是交叉耐受剂量探讨的报告中指出,常规放疗时代获得的正常器官的剂量限制在IMRT时代可适当放宽,以进一步提高T4期鼻咽癌肿瘤局控率。
来自UCLA的Steve Lee教授为大家介绍生物导向的放射治疗的双重麻烦的解决方案,指出放射治疗是一种生物性治疗,是利用物理的手段达到生物的作用。因而“A rad is not a rad(此雷德非彼雷德)”。在临床工作中,误失了肿瘤的小量体积是大事,因为TCP(肿瘤控制概率)在这“节骨眼”极其敏感,而误失了肿瘤的大量体积反而是为“小事”。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王卫东教授为与会者系统回顾鼻咽癌在中国开始治疗的70年发展之路。随后,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的陆嘉德教授分享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开业四年来,针对局部晚期的复发鼻咽癌的重离子治疗经验和临床研究结果。

最后,大会在在精彩的辩论赛中落下帷幕。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黄叶才医师、浙江省肿瘤医院金厅医师、贵州省肿瘤医院李媛媛医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臧健作为正方代表,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忠国医师、江苏省肿瘤医院鱼洪亮医师、湖南省肿瘤医院刘怀医师及四川省肿瘤医院徐鹏医师就“鼻咽癌根治剂量放疗后原发灶残留局部推量是否让患者受益”这一辩题进行精彩辩论。双方引经据典、唇枪舌战,谈经验,讲文献。最后经观众投票,黄叶才医师获得最佳风采奖、刘怀医师获得最佳人气奖、徐鹏医师获得最佳辩手奖。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中,400余名国内鼻咽癌治疗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了我国各个单位在鼻咽癌领域的学术科研成果和治疗经验,交流了临床实践中的困惑与感悟,对推动未来鼻咽癌治疗与研究的合作,有效促进我国鼻咽癌的学科发展和临床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会期间,同期举行了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青年委员换届会议及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全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