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癌症,最近的资料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60/10万,虽然国内外专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研究,但肺癌的远期疗效仍然不尽理想。同时,虽然我国肺癌的发病人数众多,但针对中国肺癌人群的研究却较为滞后。
2011年8月12日至14日,受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四川省肿瘤医院樊晋川院长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胸科李强主任的邀请,来自全国20余名著名肺癌专家和西部地区的肺癌专家们齐聚蓉城,在四川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办、四川省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二届成都肺癌论坛”上共同探讨中国肺癌患者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大型的肺癌专业性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秉承了“求真务实、进取创新,引领规范,开创未来”的宗旨,内容涵盖了肺癌的方方面面,从预防到烟草控制,从流行病普查、基础、转化性医学到临床,从外科、放射的局部治疗到全身的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人类与肺癌抗争的历程和进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科学医学院肿瘤医院的郝捷院长介绍了中国自己的多中心肺癌合作项目《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多中心协作研究》,该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国际肺癌研究界的瞩目,他将改变中国肺癌患者长期只能使用国外患者治疗方案的现状,使中国的肺癌患者能够得到自己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清华教授在会议上介绍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这让我们欣喜的看到,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综合治疗的发展,以往在医学上治疗棘手甚至被认为只有很短生存期的局部晚期肺癌病人,目前已经有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中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肺癌学组组长,卫生部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组长支修益教授介绍了肺癌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他呼吁所有参与肺癌研究和治疗的学者首先应该成为肺癌预防和治疗知识的传播者,让中国人能够知道肺癌也可以预防的;吸烟是明确的致癌因素;肺癌是常见病,不用恐惧;倡导健康体检,发现肺癌要早诊早治;肺癌治疗要先规范。其次,卫生部已经在通过建立法规来规范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力求通过规范化的治疗使得肺癌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疗效。
在会上,还有很多专家介绍了肺癌治疗的热点和最新进展,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合作、划分、转化、微创使肺癌的预防和治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使肺癌患者看到了长期生存的曙光。及合作:多中心临床研究给临床决策带来了巨大改变。划分:以病理类型的肺癌分类标准转向分子分型指导下的各种族个体化治疗已势不可挡。转化:目不暇接并使患者切实获益的基础临床研究的转化速度让人深刻理解为什么把科学研究比喻成赛跑。微创:而具有更精准、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的微创治疗也逐渐成为世界肺癌治疗的趋势。
在本次会议上,四川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成功进行了改选,李强教授连任主任委员,来自四川大学的刘伦旭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丛伟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的何金涛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专委会不仅包括省内医学院校和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也涵盖了四川省地市州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不仅包括外科专家,也包括内科和放疗科的专家。我们相信,在专委会的带领下,结构合理、覆盖全川、求实创新的肺癌专委会委员们一定能使四川的肺癌预防和治疗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使肺癌患者得到真正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