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十五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腹盆肿瘤分会场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1-06-15   作者:    来源:放疗中心 方曾怡     浏览量:

第十五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于6月11日-12日在蓉隆重召开。6月12日上午8点,腹盆肿瘤分会场揭开帷幕。会场邀请了国内腹部及盆腔肿瘤的多位专家,主要就腹盆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和探索进行了交流汇报。分会场主席王卫东教授为大会致辞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分会场主席王卫东教授致辞)

云南省肿瘤医院秦继勇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文玲教授以及四川省肿瘤医院漆云翔教授主持上半场的学术交流。

(主持专家:秦继勇教授)

(主持专家:王文玲教授)

(主持专家:漆云翔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玉晶教授作了题为《胃癌放射治疗前沿问题及展望》的大会报告,张教授围绕着胃癌放射治疗主要介绍了胃癌围手术期放化疗的研究进展,同时汇报了中山大学5010关于胃癌术前放化疗的研究初步结果,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术前放化疗可达到胃癌患者降期效果,且降期效果明显,但尚需更多生存数据的支持,同时张教授指出,希望各位临床医生能重视胃癌放疗靶区的优化、注重技术细节和多环节协作,进一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疗效。

(张玉晶教授在线上做大会报告)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的王卫东教授作了题为《淋巴结引流区处理的免疫学视角:弥补战略漏洞》主题报告,王教授以免疫学的独特视角就淋巴引流区处理提出了创新、独特的观点,王卫东教授指出,人体免疫系统涉及的细胞体量巨大,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极为频繁,免疫系统具有开放性、多变性、非线性的特点,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我中有你”的网络,实现细胞间的通讯;其次,免疫逃逸的机制具有多样性,免疫编辑具有不稳定性;王卫东教授还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希望临床医生能遵循个体化原则,摒弃“一刀切”理念;避免战略漏洞,尽量不伤害免疫环路;取长补短,合理整合放疗、免疫和靶向治疗;建议免疫微环境和免疫环路的精准算法;希望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建议及思考进一步优化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

(王卫东教授大会报告)

南昌市第三医院的陈文艳教授首先介绍了乳腺癌放疗CSCO指南更新,同时结合临床实践相关研究及病例重点介绍了各期乳腺癌放疗、乳腺癌术前术后放疗重点,同时针对乳腺假体放疗、内乳区放疗、锁骨上区淋巴结勾画范围争议给出了相关建议。

(陈文艳教授大会报告)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梁世雄教授(线上)作了题为《肝癌放疗的难点和解决方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肝癌放射治疗的难点,梁教授指出放射性肝病是目前肝癌放疗的主要副反应,进一步介绍了针对放射性肝病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结果,为如何减少放射性肝病的发生、建立及时有效预测放射性肝病模型,优化肝癌放疗靶区提供了新的参考。

(梁世雄教授(线上)大会报告)

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吴君心教授作了题为《直肠癌放疗新进展》的大会报告,吴教授首先介绍了直肠癌的治疗现状,同时也详细介绍了直肠癌免疫治疗热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模式,从治疗策略、模式、剂量、时间等多维度思考肿瘤的治疗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吴君心教授大会报告)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冉立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王捷教授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贾钰铭教授对上半场会议进行学术点评及交流。

(点评专家:贾钰铭教授)

(点评专家:冉立教授)

(点评专家:王捷教授)

下半场会议主要以腹盆肿瘤的诊疗技术改革及预后相关内容展开,由云贵州省人民医院杨飞月教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韩建军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彭倩教授担任主持。

(主持专家:杨飞月教授)

(主持专家:韩建军教授)

(主持专家:彭倩教授)

解放军九〇〇医院骆华春教授带来了《胰腺癌放射免疫治疗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骆教授介绍了胰腺癌术前新辅助放疗、胰腺癌RO切除术后放射治疗的应用,并提出胰腺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是复发的高危因素,单一的术前同步放化疗仍存在争议,精准放疗时代下,胰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大。

(骆华春教授大会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林振宇教授围绕《局部晚期直肠癌免疫新辅助治疗进展》,主要介绍了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新进展,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以及短程延期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单臂研究,并提出直肠癌治疗相关思考,比如如何优化免疫、放疗、化疗、靶向不同模式的组化优化,不同治疗方式人群选择,如何精确筛选等问题。

(林振宇教授(线上)大会报告)

深圳市人民医院张定教授首先主要介绍了ABC及DIBH(深吸气屏气技术)技术的应用范围、参数设置,以及计划设计,比较了FB和DIBH的计量学CI无显著差异;同时介绍了DIBH技术的优势,显示出DIBH技术在放疗应用中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张定教授大会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马家宝教授围绕本中心开展的功能影像引导下中-高危前列腺癌低分割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5年随访结果,首先介绍了前列腺癌相关背景,尤其是前列腺内病变DIL区域,进一步介绍了功能影像协助精准识别前列腺DIL区域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结果,研究提示功能影像协助精准识别前列腺DIL区域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马家宝教授大会报告)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秀娟主治医师主要探讨了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生存分析,对比了CCRT与CCRT+CT组治疗宫颈癌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个数与患者总生存相关,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预后越差,且CCRT与CCRT+CT组治疗宫颈癌的5年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梁秀娟主治医师大会报告)

云南省肿瘤医院陈纤博士主要介绍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照射次数与范围选择,陈博士研究发现网站meta分析提示大分割方案治疗保乳术后乳腺癌有显著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分割方案及方法。

(陈纤博士大会报告)

深圳大学总医院李怡博士探讨了身体组分和炎症因子在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中的联合预后作用,研究显示SMI和MD是胃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CT相关骨骼参数联合炎症因子可以更好评估肿瘤患者预后。

(李怡博士大会报告)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耀滨博士对于pT4bM0期乙状结肠术后放疗的预后分析主要结果进行了介绍,首先介绍了pT4bM0期乙状结肠相关背景及指南,进一步介绍了该研究的纳入标准及方法,结果显示术后放疗确实能提高患者生存,并进一步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有希望运用于临床评估pT4bM0期乙状结肠术后是否能从放疗中获益。

(林耀滨博士大会报告)

广东省中医药简婉薇博士线上主要介绍了基于判别性特征学习和自适应融合的增强MR影像肝细胞癌分级方法相关内容,研究提示在多项学习过程中,减少类内特征距离和自适应调整不同相期的权重均能有效提高网络性能。

(简婉薇博士线上大会报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林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凡教授教授对下半场的学术交流内容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讨论。

(点评专家:林盛教授)

(点评专家(线上):夏凡教授)

本分会场的学术会议紧扣勇担使命、开拓进取”的主题,从多学科多领域阐述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医工交叉也在快速推动我国肿瘤诊疗进展医疗决策的优化。与会专家全面梳理了腹盆肿瘤近年来的进展和发展方向,对推动泛珠江区域腹盆部肿瘤的诊疗水平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