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七月,是党的100岁,也是我们党第二个100年的开始。我院胸外中心在李强主任带领下,杨晓军主任医师于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装机后的3周内,成功地带领手术团队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根治术、肺段切除术等胸外科四级手术和复杂疑难手术,不仅充分体现了达芬奇机器人设备在胸外科的优势,更加展示了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中心在这领域中的强大技术实力。这是胸外科中心集体不忘初心、不畏困难,切实将国际高端先进技术、设备转化为替群众解除病患的利器,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以实际行动为我党百年献上的又一份礼物。

2021年6月25日,最新一代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在我院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这台领先于全世界外科领域的手术设备,与普通胸腔镜微创手术相比,机器人微创手术因其特有的高清双目镜头及具有3D内窥镜摄像头的移动平台,使它能够对组织进行10-15倍的影像放大,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平稳性;机械臂特有的内手腕(Endo-Wrist)技术,共有7个自由度,它拥有比人手腕更加灵活的操作,可在狭窄的解剖环境中达到比人手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得机器人微创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更为复杂的手术,减少手术出血量等,实现更为微创的手术治疗。

杨晓军主任医师团队在近一月的机器人手术应用中,对肺裂未发育、血管解剖异常、淋巴结粘连钙化、全胸腔粘连等,在胸外科微创手术甚至开放手术中处理困难的问题,在专家们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全科先进技术实力的支撑下,利用机器人精细视野和灵活操作的解剖优势,游刃有余地完成了16台不同形式下的肺叶及肺段切除,顺利度过达芬奇机器人学习曲线,获得证书。





手术难度不会因为设备的先进而降低,而是我们的专家利用设备的优势将手术中的困难处理的更加完美。下一步我们还将把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应用于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外科的其他疾病,同时将利用其解剖优势开展机器人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血管重建、复杂肺段等更疑难的手术,为更多患者争取手术获益。
机器人手术的开展离不开麻醉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通力协作。目前,我院胸外科机器人手术的团队合作、流程衔接和手术台次周转也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机器人手术准备用物繁多,机器调试程序步骤多,为了保障病人安全,对麻醉和手术室护理“一步到位”要求高。我院胸外科手术、麻醉和手术室护理团队付出大量精力和体力,对达芬奇机器人团队成员反复培训、对手术流程进行多次反演、不断优化操作步骤,节约每一分每一秒,尽最大努力缩短准备时间,尽快将灵巧机械臂的控制交到术者手中。我们胸外科机器人手术的周转已达到甚至超过普通胸腔镜手术的周转。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为省重点学科及西南最大的胸部肿瘤专科治疗中心,涵盖了三个病区:胸外科一病区、二病区和三病区。四川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学科1987年开院时所建外科发展建设而来,2012年成为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是西南地区开展手术最多、技术能力最强的胸部肿瘤微创和疑难病情治疗中心之一。共有床位180张,9个医疗组,2020年手术量3300台次,2021年也呈现手术量明显增长趋势。目前肺、食管和纵膈肿瘤的微创手术已经占总手术的90%以上,在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在气管肿瘤、隆突肿瘤、巨大纵膈肿瘤的诊治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创新了多个胸外科的手术方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局部晚期肺癌、高难度食管癌切除等具有独特优势。胸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是本科室特点之一,胸腔镜微创治疗食管癌、肺癌为本科常规治疗手段,综合实力省内一流、国内领先。有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肺癌和食管癌多学科治疗(MDT)协作组,与全国多个知名的医院合作,优化了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流程,可以让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代表了肺癌治疗的国际趋势。借我院高起点引进国际先进机器人设备的契机,我们将把机器人手术精巧的解剖和缝合重建优势应用到更多胸外科疾病的治疗,将利用其优势开展机器人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血管重建、复杂肺段等更疑难的手术,将我院胸外科传统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疑难病诊治技术实力,为患者争取更为精准的切除和微创康复的手术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