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完善防控体系 强化措施落地—我院全方位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1-08-16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随着南京本土疫情的播散,全国多地出现关联病例,截至8月16日,全国共有中高风险地区136个。此次新冠疫情流行的德尔塔病毒具有传播力强、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等特点,防控难度较大。面对此次严峻形势,我院应对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强化我院疫情防控体系,全力做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全方位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组织管理体系—

高度重视 院党政班子迅速部署防控

疫情发生后,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于7月28日立即召开医院党政周会,要求全院各科室、部门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落实落细疫情防控举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会后,立即调整并强化了应对新冠疫情领导小组,书记和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增设常务办公室和外防输入组,并完善细化七个工作小组职责,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有序开展。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院对本轮疫情高度重视,重点强调员工离蓉备案管理,进一步优化了门急诊及病区疫情管控流程等。

教育培训体系—

巩固与更新知识 组织开展全院专项培训

每位防疫人员掌握过硬的知识技能是防疫的关键。为此,防疫培训先行必不可少。常规利用“人民好医生”APP及上级部门提供的培训材料,组织全院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培训,及时更新疫情防控知识、强化防控技能。针对此次疫情的新形势、变种病毒的新特点,医院又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开展线上直播培训,培训人群包括临床、医技、行政、后勤、学生、第三方服务人员等,实现全院全员全覆盖,人人 “心中明了,常备不怠”。

此外,还针对门诊预检分诊等重点岗位人员、职业陪护及保洁人员等专业知识薄弱人群进行了专项培训,提高防控意识、落实防控要求、加强防控管理,确保人人掌握,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监测预防体系—

紧抓监测 坚持各类排查结果每日报

中高风险旅居史排查。医院建立了较完善的新冠肺炎排查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排查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发布疫情排查通知,以科室为单位上报排查结果,并建立排查异常人员管理台账,实行发布、上报、建档、指导、监管、销号等全流程管理。并每日通过疫情监测简报发布排查结果,实现全院联动、信息共享,处置同步、异常共管。

落实每日健康监测。建立以科室为单位的健康监测体系,监测范围覆盖全院所有工作人员、住院病人、陪护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保障防疫监测不留盲区。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置。截至目前,医院已发布监测简报570期,监测门急诊预检分诊159.3万人次、发热门诊病人940人次,住院患者发热2.26万人次,新冠疑似病例2人。

人员及环境的核酸监测。制定《新冠核酸检测管理要求(第三版)》,明确就诊患者及陪伴、院内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报告效期、混检对象等要求。同时,开展包括发热门诊、核酸实验室、发热CT、门急诊等重点部门的新冠环境监测,截至目前共完成656份样本,均为阴性。

外来人员风险排查。制定《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外来人员管理的通知》,强调归口管理部门为责任主体,将非院内职工的工作人员分为长期、短期和临时来访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做好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扫描场所码、症状监测上报及核酸检测工作,确保所管辖人员遵守医院防疫管理规定,避免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提高工作人员疫苗接种。积极响应医务人员“应接尽接”要求,成立新冠疫苗接种管理小组,鼓励带领全院职工,分岗位风险有序开展医务人员接种工作,建立人员接种情况动态信息登记,协调辖区预防接种机构来院设立接种点,及时发布接种点信息等,多途径提高我院工作人员接种率,进一步夯实疫情防控基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截至目前,我院累积接种3775人,接种率超95%。

区域风险管控体系—

精准施策 分区域进行有力管控

全院分区精准防控。按照各科室各病区感染风险,结合规范要求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将全院分为一般防控区域、一级防控区域、二级防控区域和三级防控区域共四类防控区域,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防控措施,精准施策使防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PDA人脸识别

重点部门及重点环节管理。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发热CT、核酸实验室等重点管控,梳理口腔诊疗、血液透析、内镜诊治、医废处置中涉及的重点环节。同时,根据收治患者数量及病情,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充分保障门急诊、发热门诊及患者数量多的科室人力,让医务人员得到充足休息。抽调骨干组建核酸检测小组,满足疫情反弹突增的核酸检测需求,及时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目前已完成37074人次的核酸采集。修订印发《住院患者及陪护管理办法四版》,联合信息中心开发电子陪护证和PDA人脸识别功能,强化陪护和探视人员管控。

督导自查体系—

全面覆盖 形成三级网络监管体系

感控督查员例会

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督导职责分工》,将全院划分为16个网格场所,建立由督导领导、院级督导牵头部门及主体责任科室组成的三级网络监管体系,实施常态化监督检查。监管范围覆盖医院各个角落。此外,院感办带领的25名感控督查员每天对责任科室进行例行督查。所有检查均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有现场记录,有反馈整改,切实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

 

应急处置体系—

制定预案 严格遵守“三紧急”原则

就诊人员保持一米间距

为有效应对疫情突发状况,防范疫情防控可能出现的极端风险,按照“三紧急”(紧急评估、紧急封闭、紧急处置)原则,制定了《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封控管理紧急预案》,旨在指导医疗活动中一旦接诊(触)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分析研判可能出现院感暴发和疫情扩散重大风险,立即启动紧急处置预案,保障极端情况处置规范有序。

保障支持体系—

体贴周到 让就诊环境更有“温度”

拓宽门诊候诊区域

推进门诊集装箱房屋一级分诊区域建设,新增中央区域底板,设置自助机区域,布置共享按摩坐椅,配套设置空调设施等

增加防雨防晒设施

优化测温流程,减少排队人员拥挤

为优化疫情防控配套设施,行政后勤火力全开,紧急采购并第一时间加装围栏、空调、集装箱、隔热板、遮雨棚、测温仪、油漆地贴、标识标牌等,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同时也让患者享有更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同时院领导高度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尤其是当前高温持续,为防疫人员制定专项绩效、“送清凉”慰问等,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持续担当作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四川省肿瘤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领导小组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