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公布了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其中,由我院PET/CT中心独立申报的项目“PET分子影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创新与应用”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我院PET/CT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创新性的合成了18F-FES(氟代雌激素)、18F-FLT(氟代胸腺核苷)、18F-FMISO(氟代硝基咪唑)、18F-FECHO(氟乙基胆碱)、18F-FET(氟代酪氨酸)、11C-MET(蛋氨酸)、11C-CHO(胆碱)、11C-ACE(乙酸盐)、18F-PSMA-1007(前列腺膜特异性抗原)、Al18F-NOTA-Octreotide(生长抑素)、18F-FAPI-04(成纤维激活蛋白抑制剂)等多种分子影像探针。诊断范围涵盖各部位各系统,尤其擅长于肺癌、鼻咽癌、脑部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的综合诊断及引导放疗靶区勾画。其中胶质瘤(蛋氨酸MET显像、酪氨酸FET显像)、前列腺癌(前列腺膜特异性抗原、胆碱CHO显像)、肺癌食管癌(胸腺核苷FLT显像)、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此次申报的“PET分子影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利用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核糖代谢、乏氧、新生血管生成、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等多种分子影像探针,采用非侵入方式评价肿瘤疾病分子水平基因、分子及蛋白质异常变化所导致的初始变化,改变了以外依赖形态改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早期肿瘤未发生形态改变时做出早期诊断。同时,该项目对患者进行实时、连续的观察,监测治疗过程中基因、分子、蛋白质及肿瘤微环境的细微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该项目包含的多项分子影像探针中,1项属国际首创,2项属国内首创。依托影像医学规培基地,至今共培养分子影像医学规培生400余人次。该项目已发表SCI论文22篇,已发表中文论文18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填补了国内和省内分子影像诊断肿瘤疾病的空白,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壮大,推进了新技术的应用。该项目成果不仅带动了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精确诊断、治疗,也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提升了患者疗效。这也是四川省肿瘤医院在争创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获得的又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