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医学科,这里不仅是汇集着全院最危重患者的科室,也是与时间和死神赛跑的地方。在这里随时都能见到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在这里我们无数次挽救起垂危患者的生命。
最近,两位危重患者均被我们成功救治并送回普通病房。第一位是年仅20岁的年轻小伙子。本应享受着大好青春的花季年纪却不幸罹患间变大T细胞淋巴瘤,更为不幸的是,肿瘤侵及右主支气管,小伙子出现反复咯血,因呼吸困难转入重症医学科。转入我科的第二天,肿瘤内科对患者进行MDT制定化疗方案。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加重,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我们尝试了面罩吸氧、高流量氧疗都无法缓解他的呼吸困难。很快小伙子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氧饱和度降到70%,心率进行性加快至140次/分,右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经过床旁评估初步判定患者可能因右主支气管堵塞致右肺塌陷,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衡导致氧合急剧下降。卢松副主任果断决定给他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李懿主治医师给患者行气管插管后立即行纤支镜治疗,发现右主支气管果然完全被血凝块和新生物堵塞。如果不立刻打通右主支气管,使塌陷的右肺复张,患者的低氧血症将无法缓解,随时有可能因呼吸衰竭死亡。卢松副主任立刻就患者病情与内镜科包郁主任展开紧急MDT讨论,一致认为患者可行床旁呼吸内镜下支气管新生物消融再通术,恢复右肺通气功能。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内镜科张真铭主治医师、李生平医师及段寻梅主管护师接到通知时已在下班的路上,但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他们都立刻义无反顾地返回医院至ICU进行抢救。在ICU经过张雪露主治医师、张真铭主治医师、李生平医师及段寻梅主管护师奋战3小时,右主支气管及右中间段支气管基本恢复通畅,患者氧饱和度升至98%,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右肺成功复张,术后很快拔出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继续行CHOP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


第二个患者是一位弥漫大B淋巴瘤的患者,因为腹腔巨大肿瘤的压迫和右下肢静脉血栓导致患者双下肢及腹壁高度水肿,行走困难,在肿内四病区给予R-CHOP方案后患者出现少尿、肾功能损伤转入ICU。转入ICU测得的右大腿围56.5cm,左大腿围50cm,入我科后予抗凝、CRRT治疗后,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双下肢水肿有所缓解。患者转回病房行第二周期化疗后,不料再次出现急性肾损伤伴双下肢水肿加重、无尿、呼吸困难。只好再次入我科行CRRT治疗,治疗一次后患者迅速进入多尿期,肾功能恢复,双下肢明显消肿。患者经过两次化疗和两次CRRT治疗,腹腔肿块的缩小减轻了对双下肢的压迫,肾功能的恢复和每天6000-7000ml的小便量使双下肢水肿明显消退。患者看着自己“瘦了很多”的双腿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当她发现自己能够很轻松地下床站立和活动后更是欢欣鼓舞。
重症医学作为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组成部分,在处理肿瘤危急重症、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患者后续的抗肿瘤治疗提供可能,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重症医护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坚定信心,同全院各科室同事紧密合作,共筑抗癌抗疫防线,守护家园,用勇气和热忱,守护生命,传递力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