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郎锦义教授荣获 “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度人物”称号

发布日期:2023-01-0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在2022年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6周年之际,电子科技大学党委梳理出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经过网络投票评选出“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度人物”,以表彰他们为学校事业发展书写的华彩篇章。我院郎锦义教授荣获 “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度人物”称号。

郎锦义教授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医工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四川省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在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中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他还当选2021年度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他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放射肿瘤学》副主编,是多个高校的硕导和博导,多年来招收和培养了近百名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博士研究生和多位博士后,承担电子科大研究生交流月课程及院内规培生、本科生的授课。

「日积月累 每天比别人多付出3小时」

他,集放射治疗医者之大成,在中国放射治疗行业望重名高;从医近四十年,他始终在临床一线满负荷工作。他,就是郎锦义。

虽然身兼数职,但每周的门诊他几乎从不耽误。他常说

到我们这里来的病人大多病情复杂,还有不少从大老远的地方专门来找到我。除了看病情,还要留一些时间为病人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把病人的疑虑都给解释清楚,所以看一个病人有时要半个小时左右,每次门诊基本上都会看到下午。

「你每天比别人多积累3个小时,一年多几十天——工作四年等于5年」

凭着比别人额外多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让他成为了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同时,他也拥有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全国著名肿瘤放疗专家和西部放射治疗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众多头衔。

他曾说过「在职业生涯的前二十年取得这些荣誉的时候,都是让人很兴奋的,因为毕竟是自己付出了很大的艰辛。但是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又会变得很淡然,因为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成绩的最后,都要还给社会。」

「救死扶伤 医学世家的传承」

郎锦义教授,家人三代行医,爷爷、母亲、叔叔、姑姑皆为当年国内医届翘楚。

救死扶伤的家风家训,是刻在郎锦义骨子里的遗传基因。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已步花甲之年的郎锦义,仍像当年刚出发时一样,每天都坚持超长时间工作。

救死不辞开睡眼,扶伤岂有怨人声。郎锦义的医者仁心,在同事和患者那里,有口皆碑。

同事眼中的郎锦义,是这样的:

「郎锦义教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一个医生的话,要立身还要立人,这两个方面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从医近四十年,救治了数不清的病人,受到的赞誉更是无数。让郎锦义骄傲的并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耀,而是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

「作为医生不只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同理心,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去理解病人,病人自然能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所要具备的素养不仅仅是医学,还包含了社会科学,比如怎么和病人相处。

「医者仁心 砥砺前行」

医生的最高荣誉,是患者的一声“谢谢”,而肿瘤医生的最高荣誉,是多年后与患者的惊喜相逢。

15年前的一位存活患者家属,在一次回访时,对郎锦义教授是这样评价的:

「我爸爸自己都放弃了,但在郎教授这里治疗后,效果很好,恢复得也很好,也燃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郎教授给了我爸爸第二次生命!」

患者本人也连连道谢「太感谢了!也太高兴了!」

医者仁心有大义,悬壶济世拯黎明。

在郎锦义教授的带领下,四川省肿瘤医院在鼻咽癌、头颈肿瘤、妇科肿瘤等领域,率先在西部达到了全国及国际先进放射治疗水平。

郎锦义劳模和创新人才工作室也持续担负着我省乃至全国放疗基础的转化性研究的发展、提升放疗科研水平的重任。

面向“互联网+”的肿瘤智能放疗新型模式,郎锦义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砥砺前行。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