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疫情,科普事业如火如荼,简直是一场大型的公众卫生健康教育活动,虽然这种公众卫生教育活动我们不希望以这样的契机开展。在教育活动中,有很多需要大家注意的,现在就其中几点单独聊一下。
在聊之前,关于传染病有三个要素,那就是【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三者控制了任何一个,传染病也就得到了控制。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四版)》的内容,目前【传染源】是: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所有,防控这次新冠疫情,也围绕这几点展开。
一、关于佩戴口罩
关于佩戴口罩的公众教育是做的最好的,几乎人人都做到了要戴口罩(问题在于购买的问题)。至于戴什么口罩,怎么戴口罩有很多同行也说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为了避免有些很懒的观众,我还是给了链接,分别点击上面即可)。戴口罩有几个作用,针对疑似感染者或者感染者来说,可以避免传播他人。针对易感人群来说可以避免疑似感染者或者感染者的飞沫(当然,避免的程度和是否正确戴口罩和戴什么口罩有关系)。
总结一下:在需要的场合正确佩戴了合格的口罩,可以有效隔绝疑似感染者和感染者与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渠道之一。
二、 关于洗手
具体怎么洗手可以戳这里,这里主要说一下为什么要洗手,洗手目前推荐的是肥皂或者酒精(75%)进行,当然为了舒适度,配合一定的流动清水体验是很好的。那,为什么要洗手?
上面说了,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接触传播目前是以粘膜接触为主,正常皮肤接触后经过清洁消毒是安全的(目前的证据链情况下),可能有人会问,粘膜是哪些?简单点,顾名思义,你身体上的除皮肤外,随时都是湿润的地方,就是粘膜,包括眼结膜、鼻粘膜、口腔粘膜等。洗手的目的是通过清洁消除在皮肤上可能存在的病毒,因为我们如果带病毒的手触碰粘膜就可能会感染(如果您能确保手一天不碰自己,不洗手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只是可能手会麻)。
再说深一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大致的结构是在外面有一层包膜,包膜上嵌着有四种糖蛋白(见下图)。

为什么要用酒精或者肥皂洗手,刚刚说了,新冠病毒是有包膜的结构,而包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对脂类溶剂敏感(八卦一下:很恶心的是这层包膜是来源于宿主,也就是我们自身的细胞膜),WHO和美国CDC推荐了2种洗手方法:
1. 肥皂+清水
2. 75%的酒精快速消毒(2~4分钟)
当然,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肥皂+清水洗手的效果是要优于含酒精的快速消毒剂的(基于H1N1型甲型流感病毒的对照实验,不确保在新冠病毒前也是同样结果,但是具有重大参考价值),所以,也没什么所以了,买肥皂吧,当然,不推荐口服肥皂,更不推荐口服酒精。
三、 关于人群聚集
这个是个公共卫生话题,说到这里想讲一个故事,中世纪黑死病(后来发现是鼠疫杆菌)到处肆虐,人们并不清楚是什么导致了瘟疫,不清楚传染源/不清楚传播途径/也不清楚易感人群(当然,普遍易感),威尼斯城当时出了一个政策,所有入城船只(毕竟是水城)必须在船上自我隔离40天,而这个措施在当时非常有成效,而40的意大利语是Quaranta,而现在检疫隔离的单词是Quarantine(我就问像不像,不要深究原因,历史总是有渊源的)。
所以国家现在要求大家在家里蹲好了,是有道理的,切断了传播途径嘛,大家不见面,安安心心过大年呀。
四、 关于双黄连
这个关于我就给一张图,大家品品


此图来自互联网
另外作为您阅读本文的幸运观众,再送一张图给大家作为预告,提前准备卫生纸,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