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首页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 正文

“新冠病毒”--粪口传播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20-02-06   作者:    来源:李林涛、吴建林、庄翔、刘潇霞     浏览量:

       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微信上有人发来了一个小视频,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刘玉萍主任在四川省第二场“通气会”上这么说到:“什么叫粪口传播,就是你吃了别人的屎。”


image.png


       实际上刘玉萍教授简化了一些中间步骤,应该是想让大众们能够更直观的理解传染病的一种传播方式:粪-口传播。

       在传染病学领域,通常称为【消化道传播】,在人卫第7版《传染病学》教材里面,也有【粪-口传播】的表述,教科书上是这么定义的:病原体(病毒或者细菌或者寄生虫等)随人体粪便排出后,通过手、媒介动物(可能是苍蝇老鼠等)、食物和水再经口感染。相对于消化道传播来说,粪口传播的概念更为狭窄,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其中霍乱(霍乱弧菌导致)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粪-口“传播,另外常见的比如幽门螺旋杆菌、蛔虫等也是通过这个传播渠道,特别说明的是,2003年的非典和当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我国的乙类传染病,但是特殊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按照甲类管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1月31日刊登了一篇论文,详细阐述了美国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历程。PS:这本杂志在医学领域具有极高声誉,可信度非常高。


image.png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截图


       在这篇论文中有一句话,非常值得关注。

    

image.png


       翻译一下: 粪便和两个呼吸道标本随后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新冠病毒阳性,而血清仍为阴性。

       解读一下:在粪便中检测出来了病毒核酸(是死是活不清楚),检测出的时间至少在入院2天的时候是同时出现的,也就是说可能存在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截至2月5日晚上21:00,目前没有收到更高级别的证据粪便分离出了病毒,但是根据目前的证据,可能存在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

       在文章出来后网络上开始有专家呼吁,要注意粪口传播,目前我也赞成这种呼吁,我们国内是集体用餐的习惯,暨在用餐的时候可能通过口-餐具-食物-口的渠道进行消化道疾病的传播,我们假设一种情况:

       在感染初期的时候,感染者没有呼吸道症状,即该人不会以打喷嚏的形式传播病毒,在某次吃饭的过程当中,由于假设消化道存在病毒,通过用餐可能会传播给同时用餐的其他人,而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打喷嚏。

       当然,以上的情况在目前仅仅是假设,再次强调一下【目前没有100%的证据证明粪便中存在具有活性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代表着存在病毒的核酸,你可以理解为我们通过一个很遥远的望远镜知道某个地方有人,但是该人是死是活并不清楚。

既然是甲类管理,从严肯定是没错的,那么基于此假设,我们有如下呼吁:

● 不要聚餐。

● 用餐前严格洗手(之前推荐过WHO和美国CDC的方式,点击查阅)。

● 食物彻底清洁和消毒干净(尽可能熟食,水果彻底清洗)。

● 尽量分餐制,切断口-餐具-食物-口的传播途径(无症状期)。

● 严禁嘴对嘴喂食。

● 餐具用完后彻底清洗消毒。

● 依然佩戴口罩。

● 尽可能保持与人两米以上的间隔距离。

● 公告场所尽可能少触碰物品,接触后洗手。

● 便后彻底冲刷厕所,并且彻底洗手。

● 公共场所卫生间彻底加强消毒清洁。


       我知道,有些时候像一段程序代码一样活着很痛苦,但是想想那片斑白的肺(无法呼吸),我想,有点强迫症也是好的,毕竟医护人员真的很累了,自己也应该成熟一点,让他们少操点心。

       那么针对于肿瘤患者,在医院里面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还需要注意尽可能的减少人员流动,对于一些程序性的工作需要做的更加仔细。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