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结节的评估
高危人群的肺部结节应该引起重视,如>50岁,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有职业暴露或二手烟暴露的风险,有家族肿瘤史等。
影像学LDCT的诊断也是重要的手段,总体讲就是看“大小”、“颜值”、“生长”和“随访”。
“颜值”就是指结节长得好不好看,例如结节形状规则,质地均匀,边缘光滑,则良性的可能性大;如果形状不规则,有“分叶”,周围还有“毛刺”,“凹陷”,那么就要怀疑肺癌。
“生长”好理解,都知道肺癌长得快,良性疾病长得慢,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肺癌的发展也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肺癌实性结节的容积倍增时间为40~400天,而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样结节的倍增时间就显著>400天,呈“惰性”生长。
“随访”就是指对不能排除肺癌的结节在规定时间内复查LDCT,或者先按照良性结节进行治疗后复查,如果结节缩小了,则良性的可能性大,反之则要进一步诊断。
随着LDCT的设备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分辨结节的很多细节,但它总归是靠“看”的,对于直径<37.5px内的肺结节,尤其对部分实性结节或磨玻璃样结节也存在着“猜”的问题。为此,专家们根据结节的类别制定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图1:无标题漫画
二、实性结节的评估
用“颜值”和“大小”将其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结节。
高危结节指直径>15mm,或者8~15mm,“颜值”像肺癌的结节;中危结节指直径在8~15mm,“颜值”不像肺癌的结节;低危结节就是直径<5mm的结节。
对高危结节建议MDT会诊,对高度怀疑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进一步诊断或直接手术;对怀疑者采用抗炎治疗后一月复查,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则手术,如果缩小则随访。对于中危结节采用3个月复查,低危结节1年复查,如果结节长大则按高危结节处理。
三、肺部分实性结节的评估
由于肺部分实性结节的肺癌风险最高,而且LDCT的鉴别诊断又较困难,因此采用了更加激进的评估手段,只重“大小”和“生长”,不重“颜值”;只有高危和中危,没有低危。
对直径>8mm的结节定义为高危结节,建议MDT会诊是否进一步诊断、内科治疗或直接手术;如果内科治疗后缩小则3月、6月、12月、24月连续CT复查,复查时间不少于3年。直径≤8mm的结节为中危结节,建议3月、6月、12月、24月连续CT复查,如果长大,立即转入高危结节处理。
四、磨玻璃样结节的评估
纯粹的磨玻璃样结节在LDCT中更加难于鉴别诊断,“影朦胧癌朦胧,医患难入梦”。不过这部分结节如果诊断为肺癌,大多是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极早期肺癌,治疗效果基本等同于良性疾病,因此没有高危的分类。对直径大于5mm的结节定义为中危结节,建议3月、6月、12月、24月连续CT复查,时间不少于3年;如果长大或出现实性成分,建议手术。对直径小于5mm的结节定义为低危结节,建议每年复查,时间也不少于3年。
五、为什么要对高危结节及时诊断和治疗
肺癌早诊的目的就是力争在肺癌还处于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或极早期(Ia期)的时候诊断,在转移前将它“掐死在摇篮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单位对筛查和体检的重视,健康数据库的逐渐建设,这类肺癌越来越多。也随着肺癌手术、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类肺癌的治疗也向“微创”、“精确”、“单一治疗”、“极低死亡率”发展,通过胸腔镜根治手术可以大大地减少创伤,大多数病人在术后1周内就可出院,康复后可以重返正常生活,也不需要任何后继的放、化疗治疗,5年生存期(近似于人们说的治愈率)在70%~100%;即便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立体定向放疗(SABR)也可以作为根治的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图2: 手术图片
六、真的还不是广告!
肺部结节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还真要找专科医院,这样才能减少漏诊、误诊和不规范治疗的情况! 我院是国内专门从事肿瘤预防和治疗的一流肿瘤医院;“肿瘤筛查中心”采用精准筛查方式,实现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MDT”团队汇聚了多名全国著名的影像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胸外科的专家,并多次参与了国内和国外的联合会诊,能让你“发现肺部结节不慌;发现肺癌不怕。”至于疗效嘛,去看看抗癌协会的康复协会,那些又蹦又跳的绝大多数都是我院治疗的,已经生存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癌症患者。

图3:四川省肿瘤医院肺癌MDT团队
其实肺癌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还真不那么可怕!
(胸外科中心二病区:庄翔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