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患者服务 > 预防 > 癌防科普 > 正文

​健康生活,远离胃癌

发布日期:2021-02-2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健康生活  远离胃癌

据2018年中国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前3,死亡率高居第3位。

图片



健康生活 远离胃癌

特别是近几年,胃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因此,要远离胃癌,首先要改变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且做好高危人群的定时体检和筛查。



胃癌的外因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社会心理因素,一个是客观物质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习惯和精神压力。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和精神压力。

客观物质因素


微生物生物,如病毒(EB病毒)、细菌(幽门螺杆菌)、真菌毒素(黄曲霉素)。


物理因素包括热烫、冷硬。


化学因素包括高盐饮食(火锅,烧烤),有机化学基,如马兜铃酸、34苯并芘、亚硝酸盐、芳香烃、焦化的糖脂蛋白衍生物、烟、酒等。


从胃癌的发病机理来讲,对有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应特别重视。

最伤胃的9个习惯看看你占了几个?

1. 饮食不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每顿相隔太久,使得胃像“弹簧”一样被挤压,从而影响正常进食,形成胃炎。


2. 经常熬夜胃黏膜每两三天就要再生一次,熬夜以后,胃黏膜的再生规律被打破得不到合理的修复,就有可能造成胃溃疡,增大患癌风险。


3. 吸烟喝酒吸烟与胃癌也有着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等多种致癌物,是胃癌的诱发因素。而喝酒很伤胃,容易损伤胃黏膜,引发胃出血。


4. 饮食不洁幽门螺杆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因素,尤其胃癌。所以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不要嘴嚼食物喂孩子,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5. 太过节俭  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它通常藏身于发霉的食物、餐具和劣质自榨油中,所以不该省的千万别省,发霉了就赶快扔掉、换掉。


6. 经常吃烧烤不管是糖类、脂类或者蛋白类,所有有机物焦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芳香烃或者苯环类的东西,这些都是强致癌物,尤其3、4苯并芘就是那里产生的。


7. 吃得太硬、太烫、太冷太硬、太冷、太烫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虽然它自己本身并不致癌,但吃过毛肚的都知道,发过的毛肚和原来的毛肚是不一样的,发肿胀了之后,再烫就更入味。所以损伤是胃癌发生的一个前提因素,70~80%都是这样个样子的。


8. 吃得太油、太咸之后,化学物质将其侵蚀就更容易得癌症,化学物质包括:高盐、高盐、放置太久的,例如泡菜、香肠、腊肉等等,这些都有很强的致癌物质在里面。所以一定要少吃,吃过之后最好补充一些蔬菜和水果。


压力过大现在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高兴的,不高兴的,都来通过吃来发泄情绪,而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胃比其他器官对情绪的反应更敏感,承受的压力也更大,往往不高兴了,思虑过重了,就不太想吃饭了,长此以往,你的胃自然就很受伤。


胃癌有没有遗传性?

胃癌通常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基因出了问题。胃癌90%以上都有“家族癌”,但这个“家族史”90%以上都为散发性的,就是疾病的发生与时间和地点均无明显的联系,真正的绝对的遗传基因导致的胃癌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如果你的家族里面有父代得癌症的,尤其消化道肿瘤的,子代就应该注意一下。因为在遗传背景里,有相似的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把外因整合到遗传背景里面,进而被癌症“盯上”


如何进行胃癌的筛查


在早期,胃癌没有特别的症状,基本上就是慢性胃炎的一些症状,所以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必不可少。


胃癌的高危人群

SPRING

1、有胃癌癌前病变的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等。


2、直系亲属里有消化道肿瘤。


3、有上述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每年做体检时都增加一个胃镜检查。普通人群40岁以上最好在体检时增加一次胃镜检查,然后请专科医生评估下次行胃镜检查的时间。



作者: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胃病区  赵平  周祥

审核: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  庄翔

编辑:宋欢  李卓君

责任编辑:李岳冰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