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科普 > 科普图文 > 正文

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简介及开放时间

发布日期:2025-01-0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肿瘤诊疗水平最高、设备最先进,集肿瘤预防、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和科学研究所,同时也是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在四川省卫健委领导下,负责全省癌症防治体系建设,管理指导四川省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开展肿瘤防治科研、科普宣传工作。

为了提升大众应对癌症的能力,普及癌防知识,医院在2012年建立了综合性癌防科普基地——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该基地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被四川省科技厅和成都市科技局授牌四川省科普基地和成都市科普基地。

四川省肿瘤医院实施“一院两区,双轮驱动”战略,设有武侯、天府两个院区。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场地目前包含“一园一廊一所三馆三厅六室”。“一园”指一个科普花园,“一廊”指一个科普走廊,“一所”指肿瘤研究所,“三馆”指天府院区科普场馆、院史馆和肿瘤早筛中心场馆,“三厅”指门诊大厅、放疗中心大厅、影像中心大厅,“六室”指内科、外科、手术室、病理科等六个预约开放科室。除了天府院区科普场馆外,其他场地均位于武侯院区。除了肿瘤研究所和“六室”需预约外,其他场地长期免费开放。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预约电话:028-85420970。

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承担着癌症防治科普教育的重要任务。基地以“癌症三级预防”为主题,向大众普及癌症的早期筛查、病因和高危因素、治疗方式,并向青少年宣传癌症防治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成果转化等内容,以寓教于乐、互动参与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癌防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公众科学创新意识。

此外,基地也依托四川省肿瘤医院所属医联体医院体系和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的癌防体系,及时传播癌症防治有关预防、研究、科学发展等最新进展,进行癌防科普培训和科普学科建设。

(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落实,提升居民癌防意识和能力

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一直以国家健康教育规划为纲领,依托基地建设和推广,推动四川省癌症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科普服务核心,结合四川省癌症的发病特点和地域差异,配合全省癌症高发区早诊早治的筛查工作,广泛宣传癌症三级预防核心知识,重点宣传四川地区高发癌症预防,引导公众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公众的防癌知识水平和健康水平。

1. 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正确防癌

以一般大众为重点,着重传播癌症防治知识,引导建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利用科普基地的开放展示、专项活动、媒体宣传等,围绕癌症三级预防理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提高公众癌防知识知晓率,提升公众对癌症预防的认识。

2.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高危人群为重点,着重传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科学理念,强化公众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的意识。采取“科普基地+社区”的模式,融合科普讲座、开放参观、科普资源传播等多种形式,在基地场所和院外社区、学校等开展科普活动,普及肿瘤高危人群概念和自测,以及正确的筛查策略。

3. 关爱患者,共同抗癌

以患者及家属为重点,着重传播科学治疗和康复的知识,落实“关爱患者,共同抗癌”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采取“院内+院外”的方式,以多方式融合、全时段覆盖、院内院外多场景展开为手段,对患者和家属开展持续宣教,让患者达到院内和院外全程康复的目的。

(二)激发青少年科学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科普,尤其是青少年科普,对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地始终以“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和弘扬科学热情”为目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采取“基地+学校”的模式,每年定期(预约)开放日活动,邀请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以肿瘤防治知识、医学高新技术和设备、手术治疗、医学急救为重点,充分发挥医院专业和资源优势,针对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开展生物、医学科普活动,针对大学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活动等;每年不定期组织“进校园”活动,针对学生和教师群体进行癌防知识的科普教育活动。

(三)引领人才发展,强化科普学科建设

重视基地自身建设和科普学科建设,积极申报和参与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普科研项目的研发,建立并扩充省级癌症防治科普专家资源库,打造科普重点科室,树立科普示范,强化科普专业化、规范化、示范化。依托四川省抗癌协会,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肿瘤科普专委会,胸外科中心、胃肠外科、肿瘤内科、肿瘤筛查中心分别成为中国抗癌协会肺癌、胃癌、淋巴瘤和早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胃肠外科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协会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

(四)科普形式多元化,融媒发展扩大科普受众

为适应健康科普传播趋势的日益变化,进一步扩大科普服务受众,基地着力创新多样形式,打造“听得懂、学得会”的癌症防治科普。将健康科普形式从现场专家讲课的传统、单一化方式发展为以有科普功能的场馆开放参观为常态,专家讲座、互动体验、资源传播等形式相融合的新形式;从特定主题科普活动发展为专题活动结合全媒体科普平台常态化传播;从省内医院和癌防体系内传播发展为“基地内外”“线上线下”的立体传播。

(五)在癌防体系内及时传播癌症防治的最新进展,提升癌防体系所有单位的科普能力

依托四川省肿瘤医院所属医联体体系和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的癌防体系,通过建立四川省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和预防专委会,及时向基层单位传播癌症防治有关预防、研究、科学发展等最新进展;每年在四川省常态化进行癌症早诊早治培训班和癌防科普培训及比赛,通过基地示范和引领,协助提升体系内单位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科普能力。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