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营养专业小组组长唐小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参加了2017年营养医学发展论坛暨全军营养医学大会。收获了营养医学发展知识的盛会,从各位营养大咖的专题报告讲座中不仅学到许多先进的理论并开拓视野,还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营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营养大咖们从循证医学、营养学的发展、肠内肠外营养、多组学的营养与代谢研究、营养与慢性病等多种角度向我们证实了营养的重要性,也介绍多种的研究方法。青年论坛更是百花齐放,来自各地的青年学者和博士们向大家介绍了她们的研究,更是开阔眼界和视野的一场知识盛宴。会场中还有别样的风采,那就是最瞩目的祖国三军的医学代表们,全场的焦点靡漫天大会主席身着军绿色的戎装,在他的主持中大会成功的召开,白色海军裙的女大夫和蓝色空军服的领导也是威严瞩目。
大会开场以刘建平教授的专题报告《国际循证营养研究现状及证据》开始。刘教授对循证营养进行仔细讲解。循证营养是循证医学的延伸,发展方向。循证营养实践是基于证据的营养实践。循证营养研究是基于循证的营养干预评价。循证营养学应用循证医学原理和方法指导营养学研究与实践,比如制定营养素标准、膳食指南、食谱指导、临床营养食物健康等。分析循证实践的5As步骤和循证实践的技能有:提出临床问题的能力;系统、全面地查阅文献的能力;严格评价证据的能力;运用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效果的评估能力。
《营养监测与治疗在危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再次为我们报告了营养的检测和治疗,提出肠内营养的中心法则: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如果有一段肠道功能正常,就利用这一段肠道(给予途径的艺术);如果肠道有一部分消化功能,就利用这一部分消化功能(肠道营养的配方);如果一段肠道有部分功能,也要使用这一段有部分功能的肠道(给予途径与配方的完美结合)。分析肠内好还是肠外,它们的共性: 均能提供营养支持。肠内的好处:改善屏障功能,改善肝脏功能,前提是肠道功能正常,主要是运动功能。肠外的好处:减少肠液分泌,减轻肠道负担,前提: 不要长时间大量使用。所有营养治疗方式的选择要遵循原则,营养支持应是病人总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不追求完全的某一种营养支持方式;强调适时恢复肠内营养;可联合使用肠内肠外营养并适时调整。
许雅君教授的《生命早期营养与代谢性疾病》为大家展示了全新的理论和研究。理论基础:DOHaD 理论(Developmental Origins for Heaith and Disease
DOHaD):成人疾病的传统认识:基因+成人期环境=成人疾病;胎儿起源假说:
胎儿宫内不良反应使其自身代谢和器管组织结构发生适应性调节,导致机体组织和器官在代谢结构上发生永久性改变,进而演化成成人期疾病,增强和加速成人疾病的发展过程。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的早期包括胎儿和婴幼儿时期
经历不良因素,将会增加成年后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机率。生命早期1000天:《中国0一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 》梳理了中国近三十年来有关0~6岁儿童营养调查和监测数据,提出生命早期1000天,是决定孩子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关键时期。可控因素有围孕期及孕期:1.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过高的孕前体重指数与婴儿期或童年时期超重呈正相关。2.孕期增重,妊娠期血糖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加与出生体重和婴儿/儿童重风险密切相关。3.孕妇烟草使用:孕前吸烟与增加童年期肥胖风险密切相关。婴儿早期:1.婴儿期体重增长率:婴儿期或学龄前。2.岁体重指数和或肥胖正相关。母乳喂养时间和/或是否纯母乳喂养与婴儿体重增长率及幼儿与学龄前儿童体重增加肥胖或超重的风险呈负相关。3.添加辅食年龄:早期辅食的添加与婴儿时期体重增长率呈正相关,并加重了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增长或肥胖的风险。
《营养不良的前世今生:从营养不足到营养紊乱》从营养不良研究背景出发:指出营养不良是综合多方面情况的一组营养缺乏状态,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一直以来均是临床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现状问题:ASPEN和ESPEN引领营养不良领域的发展。国内主流认知是用营养评定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有无营养不良,在国内本领域中,一旦出现营养不良名词,一般以欧美评定(诊断)标准作为参照少有提到中国评定(诊断)标准等。营养不良(不足)的前世特点:没有公认的标准;没有理想的指标;关注公共营养更多;没有学术组织加以明确。临床营养治疗Step 1-4:Step1:营养风险筛查;Step2 : 营养状态评定;Step3 : 营养治疗实施;Step4 :营养风险再筛查/再评定。筛查工具包括:营养不良筛查工具(MST)、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IE ST )、营养风险筛查-2002 (N RS2002)、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NA-SF )这些工具都侧重于体重与膳食摄入的变化,所有这些工具在快速识别高风险患者方面都同样有效。ESPEN2015年共识的不足:优点:ESPEN 2015共识提出“对营养不良的诊断应该建立在基本的营养筛查结果基础上”这是比ASPEN共识明确进步的一面;其选取的指标相对ASPEN2012共识更少,更便于理解和掌握。缺陷:人体成分分析仪是必需硬件条件,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没有对机体炎症相关指标的测量:对于第一步养筛查工具选择并没有 进行特别的说明。在中国肺癌患者中对ESPEN 2015营养不良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的有效性验证的多中心研究行动。营养风险为营养支持疗法适应证认知:在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尚无世界范围的统一标准之际,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到底以营养风险还是营养不良作为营养支持疗法的适应证更为科学合理?专家认为应该以营养风险为营养支持疗法适应证,目标是改善患者结局。
针对大家都积极进行的ERAS,有两个教授都分享了自己开展的收获和亮点,值得学习。如何早期下床活动:在完善镇痛的基础上实现;主刀教授亲临床前,辅助下地;要有具体客观目标例如:术后当天、d1、d2的不同活动量。早期肠内营养的障碍解决:吻合口远端营养空场营养管,提高和改善手术细节和技巧,吻合肠扭转、缝隙漏美兰,瘘一般都有先兆如:体温、腹胀、WBC、精神。患者不耐受腹胀:加强麻醉的管理,由少到多,由清到“混”。加速康复外科,改善了患者体验。颠覆了传统理念、是近十年伟大的变革,围手术期饮食管理有重大作用,降低不耐受,时间不等到肠道通气,种类:轻质流食一配方制剂一普通流食;但是微生态的研究尚未起步,也为以后的研究指出道路。
《健康中国2030》规划明确指出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我们更应该重视营养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收获,能应用于临床,服务患者,让更多的人受益。再次感谢医院、科室和专业小组的支持才能有机会参加此次大会。
作者:营养专业小组 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