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品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我却一闭一睁一年过去了,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来院工作已是一年多。急诊科是规培轮转的第三个科室,与手术室又是不同的感受。手术室由于空气净化的特殊性,处于封闭式环境,而急诊科是急患者之急,设在医院最显著的位置,急救通道时刻连接院内院外。比好比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没来急诊科前便有过猜想,也各方打听情况,据说我院急诊科不出普通急诊,那是不是没有《急诊科医生》里惊心动魄的抢救发生,那是不是就相对闲暇了。来亲身感受急诊科后,他的味道,我知道。
我院的急诊科全名是肿瘤急诊综合病区,由此可见,我们不仅仅只有急诊。门诊、肿瘤综合病房也是主要组成。
作为窗口科室,每天一上班就会有很多的患者来护士站求助。“请问外科大楼往哪走?”、“医生我胃病犯了能看吗?”、“今天门诊号没了,我们挂急诊号行不?”......十万个问题问得我一脸茫然,因为有些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可是现在,我能找到全院科室位置,挂号、缴费、社保报销一系列问题都略知一二,都快成咨询台了。为患者解惑也是急诊科每位老师都在做的事。
在急诊科,肿瘤综合病房不仅要收治放、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患者,安置食管支架患者,肿瘤穿刺等住院患者,每天还要诊治门诊的发热、疼痛、出血、感染、尿潴留、肠梗阻等各种问题,病种复杂到囊括全院的病种。所以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们工作能力都超群,这个人是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病情如何,需要做什么处理,都清清楚楚,还要时刻做好出诊的准备。如今别人问我急诊科工作要做些什么,是不是很闲,我想我能跟他说个三天三夜。
在这个“大杂烩”里,见得多,学的也多,成长也就快,特别是独立值夜班的时候,自己工作能力的优缺点就体现了出来。单独值班,整个病房都是你的,必须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及病区环境了如指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完成夜间治疗,按时巡视病房,处理夜间就诊患者,随时准备出诊、抢救。一颗悬着的心,时刻不敢放下。
当然,急诊科的重点永远都是急救。
一日与带教老师杨飞霞老师值班时出诊救助了一名高处坠落伤患者,头部枕骨摔伤出血。到达现场后与老师协助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初步包扎、止血及全身评估,平车接回急诊科,对症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综合医院进一步治疗。
借此病例,杨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高空坠落伤的处理,包括怎样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如何正确止血,骨折患者的包扎固定等知识,特别是怎样搬运坠落伤的患者,因为急诊的出诊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患者,在将患者送回医院治疗或者转到其他科室、医院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正规化、专业化的转运,避免由操作不当而造成二次损伤。所以,所有的转运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杨老师都亲身为我们示范,并且要求我们都要会使用。事无巨细,连如何推车省力、出诊快捷路线都倾囊相授。
而后“操作能手”王光言王老师及其他几位老师为我们演示了转运脊柱板的使用。看着几位老师干练而默契的操作,我体会到,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的。四人的合作,更需要彼此的配合和信任。急救工作本就争分夺秒,医护人员的一个反应、一个操作就影响着患者的抢救与康复,流畅的配合就至关重要。就如肖红英护士长说的,你要知道你应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必须怎样做。站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事,你的同伴才能无后顾之忧,才能信任彼此,信任成就团队,团队工作创造奇迹。
接下来的日子还学习了心肺复苏、电除颤、呼吸机及洗胃等操作,在急诊科基本学了所有的操作。对于急诊人来说,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人人必会的技能。可以很自豪的说,在急诊走过,去哪儿都不怕。
在熟练基础操作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扎实理论基础、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王久惠主任说:“急诊科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对于我这个新护士来说,任重而道远啊。
作者:肿瘤急诊综合科规培护士:彭利 指导老师:杨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