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随笔/故事 > 正文

他和他,努力绽放生命之花

发布日期:2017-03-15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临床研究标准化治疗病区 严思又

认识单叔叔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家属---一位上了年纪却依然打扮很耀眼的女士,后来才知道是他搞艺术的姐姐。第一次见他,我想他应该是位当过领导的人吧,看着有那种精气神,一点儿也不矫揉造作,就算他有万种的担忧,也会很耐心地听我把他的疑虑一一解答,之后还会竖起大拇指夸赞我一番。能遇到这样的病人,其实不多,因为他和他家属们的理解,让我对他们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年龄相仿的苏叔叔出现的时间比单叔叔稍微晚了些,同样让我获得更多注意力也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夫人。很明显这位阿姨,话比叔叔要多很多,平时也不辞辛苦地照顾着叔叔,但是看地出来她很相信我们,所以一家人很乐观,叔叔的治疗目前也算有效。阿姨的健谈与乐观,让同房间的病人和家属也受到了感染,至少住院的那段时间,他们都过的很愉快。

 时间在不经意地流逝,不知道是他们各自的第几个疗程了,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和他住进了同一间病房。起初两天,他们两家互相交流的时间很少,偶尔有一两句,就像平常普通的病友一样。可能是苏叔叔家的阿姨这两家人互通的话匣子吧。后面经常是还没走进他们的房间就听见了欢快的笑声,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不由地心情也好起来。

后来,我渐渐地知道,原来他们最初都有一个共同的职业:军人。冥冥之中,或许是缘分吧,悄悄地把他们两家的心给拉近了。

 单叔叔家是军人世家,年轻的时候在西藏军区支援边防,后转业回成都,当时他家的阿姨在成都军区当医务工作者,所以她很理解干我们这行的辛苦。叔叔有三高,还有心绞痛,每化疗完一次,他都会摇摇头地说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好在他都坚持了下来。

苏叔叔,18岁的时候参加过越南战争,经过重重险阻,大难不死,每每说到跟他一起回来的几个战友现在都已逝世后,能感受到他的眼睛闪着泪花,但是他自己却能看的很开,反而我的开导却显得有点儿微不足道。只祈祷好人必定有福报吧。

 或许是他们有了共同的话题,或许是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或许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就超过了一般病友的关系,他们互相鼓励,惺惺相惜。人生就是如此的奇妙,几个月前还素不相识,现在却开始一起描绘余生。他们期待着一起出院,一起接受下一次的治疗,一起战胜病魔。

过完年,苏叔叔先来办理了入院,一见到我就问“那个老单来了没有啊?”,我笑嘻嘻地说:“还没呢。”不经意地,我好像看到了他有些许的失落,我想,这段时间他应该很想念他的这位老“战友”吧。在这次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他还时不时地问:“那个老单还没来啊”,很明显感觉他这次住院没有上次那么开心。

 好不容易地把单叔叔盼来,另一位却已经出院了,当他得知那个老苏在等他的时候,他也是感慨万千。没几天,出了院的老苏还专门回病房探望正在上化疗的老单,一位躺着床上,另一位坐在床旁,他们两手紧紧地握着,旁边的我眼眶都红了,我的内心深处也被这份情谊感动的稀里哗啦,原来真情不仅仅局限于亲人、朋友、同事之间,这份情,虽然不足以感动天地,但是能让曾经是军人的两位叔叔惺惺相惜,让他们相约一起走完战胜病魔的路。

 我始终相信,不管人是有多么的脆弱,每一次苦难都会在我们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但是人又是多么坚强,只要苦难不足以致命,就会在泥泞中挣扎着站起来,重新出发。我们无法选择命运,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当命运露出狰狞的一面时,坦然无畏地活下去。就算时光不断老去,交错的也不止是旧时的回忆,还有那份真情,依旧在。

 

作者: 临床研究标准化治疗病区 严思又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