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随笔/故事 > 正文

好家风伴我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16-07-25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我的家是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不光是父母亲,连爸爸妈妈家里所有的亲人都在钢铁厂里从事各种各样的岗位。虽然我们家不是什么名人家庭,也不像历史悠久的大家族刻着族谱、家训,但作为“根红苗正”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家风。

 

孝敬长辈

百善孝为先。记忆中,姥姥对我们这帮孩子的管教是很严历的,吃东西不准吧唧嘴啊,小手指不准翘起来啊,不准和大人顶嘴啊,都是常常听姥姥挂在嘴边的。全家团聚的时候,大人们坐一桌,小孩子们坐一桌,长辈没有先入座,没发话,晚辈们是不准上桌开饭的。吃完了饭,大家也要等长辈吃好才能离桌、收拾碗筷。看似古板的规矩其实让这个大家庭更有了家的味道。我们家里几个孩子都是姥姥姥爷带大的,跟她们的感情也最亲。和和美美的大家庭氛围,让我们从小就对自己的长辈非常孝顺。经常给他们梳梳头发,掏掏耳朵,修剪指甲,按摩按摩······长大了以后,兄弟姐妹们各奔一方,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想到给家里的长辈带点什么,哄他们开心。

 

自立自强

我们的钢铁厂最早建立于长城脚下,所以取名“长钢”。妈妈说,姥爷年轻的时候可帅气了,又有文化,被厂里派到前苏联学习技术,本有机会留在北京本部享受高干待遇,但被姥爷谢绝了。他认为国家培养自己学了一身技术,就应当把它发挥到工作一线,而不是在办公室里享清福。姥爷后来退休的时候,妈妈也没有享受“顶替”的待遇,而是从厂里最脏最累的一线工种做起。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凭自己的本事找饭吃,不利用姥爷的职位谋取特殊照顾。我打小算是个乖孩子,学习虽然不拔尖,但也还算中上水平,从幼儿园、学前班,一直到长大找工作,也从来不靠找关系,自己努力,能干成怎样就怎样,哪怕是累点、待遇差点,也要凭自己的本事前进,自立自强。

 

艰苦朴素

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姥爷作为当年迁厂选址的负责人之一,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将我们的钢厂建在了诗仙李白的故里——江油。而年轻的姥姥独自带着五个孩子从北方一路南迁,没有要求姥爷让单位给予一点特殊照顾,在饥荒的年代,愣是从牙缝中挤出粮食,将五个孩子拉扯大。姥姥说,她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羊,有一次放羊的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差点被地主打死,跳到河里才捡回了一条命。从小就过着苦日子的姥姥,特别勤俭节约,也特别能干。家里人不论老幼,里里外外的衣服、鞋子都是姥姥亲手缝制。自己舍不得吃精粮就吃点粗粮,把米面都留给姥爷和孩子们,衣服也是补丁落补丁,长褂改背心。我们家的孩子从来不发压岁钱,也是姥姥定下的规矩,避免几家人给多给少都不合适,孩子拿在手里也怕乱花钱。

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就留着这样的血,我从小就不像一些孩子那样要这要那,就算长辈主动说给我买什么,我也会摇摇头:“不用了”。过年过节,不会嚷嚷着要很贵的新衣服、新玩具,只要有一样,哪怕是双红色的小袜子,我也会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一次画画课上老师问我:“王雪莹,要过年了,爸爸妈妈给你买什么新衣服啦?”我说:“不用买了,妈妈之前给我买的健美裤和体操鞋都没穿多久,袖套也是姥姥才给我做的,都干干净净的,不用买了。”老师当时特别感慨,立马就跟她女儿说“你看妹妹多懂事,这么小就懂得节约”。上高中时,我是走读生,每周只会和爸爸妈妈要十元零花钱,每天的晚饭只用1~1.5元,吃点就好,绝不去买零食、饮料。剩下的钱就攒起来,给自己添置文具。有一次,姥姥过生日,我从仅有的一点零花钱里挤出来一点,给姥姥买了一包寿桃馒头,一把小花,虽然只用了几块钱,但看到姥姥笑得皱纹都舒展了,我特别的开心。平时我给自己买东西,也会给自己立下规定。就像高中有次我想给自己买一副防水袖套,一考虑,就考虑了1年多:“这次模拟考试上了二本线就买”,结果上了分数线之后,喜欢的款式没有了,“好吧,与我无缘,下次考试考好了就买”。这样考虑再三的购买方式,让我避免了许多盲目的消费。上大学以后,妈妈给我一个月600元的生活费,每天三餐合理安排,绝不乱花钱,而且消费的每一分钱都用本子记了下来。最少的时候,我一个月只用了不到200元,剩下的钱都存着,刚刚开始工作在外面租房子时,我的余额还顶了几个月的房租和生活费呢。

 

乐于助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作为厂里老领导的姥爷也免不了被“批斗”,家里局势曾经一度紧张。但由于姥爷一贯勤于工作,清正廉明,对待工友也视如亲人。姥姥也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邻居谁家有个困难,家长里短闹个矛盾,都会找“热心的好人闫大姐”帮忙。所以当年姥爷挨批斗的时候,总会有一群老工人站出来维护他,“你们自己不搞生产建设也就算了,李大哥带着大家踏踏实实搞生产,从来不以权谋私,你们还要批斗,太不像话了!”。

有一年姥爷过生日,厂里一个卖糖果、开杂货铺的杨叔叔找到了姥爷家,他腿脚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我只是听厂里人都叫他“杨掰子”,可是他和我们家里有什么交往呢?开始我们几个小孩儿都很疑惑,结果听了他和大人们的谈话才知道,当年他出了工伤,别人都说他伤的太重,估计活不了了,可姥爷硬是不听旁人的劝阻,坚持把他送到医院,请求医生务必保住他的命。最终他被抢救了回来,腿也保住了,仅是落下了一点残疾。“李厂长啊!这么多年来我都想谢谢你啊!当年要不是你坚持救我,我连命都没啦!一直不知道您住哪,今天碰巧看见您女儿买菜,问了才知道您今天过生日,无论如何我也要来感谢您,我给您跪下啦!”……看着杨叔叔那么激动的神情,和紧紧握住姥爷的双手,年幼的我被深深震撼。

妈妈说,她们小的时候,有一年山西还是哪里闹洪灾,好多灾民逃荒到了四川要饭。有一次姥姥看到楼下有一个老大爷带着个小孩儿,特别虚弱,浑身破破烂烂的,一问才知道,他们一路逃荒过来,本想投奔这边的亲戚,结果没找着人,好几天没吃饭了。姥姥当时就给他们端了粥,还把他们收留在居委会的一个小仓库里暂时住下。后来他们养好了身体要走,说日后一定要感谢这位救命的大姐。姥姥当时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那人从老家赶了一车粮食来,说要当面谢谢姥姥的救命之恩,结果姥姥有事出差,没见着,回来才知道,他等了整整一个星期,后来实在等不了,就把粮食都分给周围的邻居回老家了。

做好人不图有人回报,但是我们的每一个善举,都可能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从小性格比较随和,和班里的同学都能处好关系,不会分成绩好的、差的,或者什么原因而搞小团体,谁有困难我也会主动帮忙。也许因为这样,我在班里的人缘儿特别好,不知不觉中,我成了大家的知心“姐姐”,生活小帮手。

就在去年,我的大学同学红玉刚生下宝宝就不幸被确诊为胸腺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而且就在我们医院住院。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之后,我立马跑到病房,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完全面目全非的她,我特别难过,和她一起哭着。但从那时起,我就发誓我必须要想办法帮助她,不管这个病多么罕见,多么难治,我至少也要让她过的好受一点。最终,借助医院宣传部的宣传,以及热心同事的出谋划策,我很快为红玉进行众筹,当晚消息扩散不到2小时,就收到几万元的爱心捐款。短短几天时间里,红玉通过各种渠道共筹集善款20余万,这让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至少在经济压力上暂时缓了一口气。经过淋巴瘤病区、胸二病区、ICU、手术室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红玉争取到了手术机会,并顺利的度过了手术难关,目前在淋巴瘤病区结束了术后两周期的化疗,放疗计划中。今年6.1儿童节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她最喜欢的酸奶和零食看望她,术后一个周期化疗结束,红玉的皮肤竟有了惊人的转变,我又能看到她健康的皮肤,笑容和自信也再次回到了她的脸庞。我当天给她的手和腿拍了照片,征得她同意之后发了朋友圈,我说:“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棒的六一节礼物了!我们的红玉又回来了!”衷心感谢所有帮助过红玉的人们,你们的帮助让红玉又获得了新生!

 

吃苦耐劳

我的爷爷是个老红军,虽然他从不在我们面前讲他那些峥嵘岁月,但是爸爸说,爷爷以前参加的大小战役有上百次呢。军人的历练成就了爷爷吃苦耐劳的精神。早年丧妻的爷爷独自把爸爸四姐弟拉扯大。爸爸说,从小,爷爷就要求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性格要刚强。这样的要求甚至影响了两个姑姑的婚姻,两位姑父都是当过兵的,小姑父还上过越南战场呢。一家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易低头,踏实苦干,总有攻克的一天。爸爸是家里的幼子,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他小时候可是被全家人当个宝,可就是这样,我的爸爸参加工作也从没靠爷爷找关系,自己从基层干起,技术多面手,一个人可以同时管五六张机床。厂里经济最困难时,为了补贴家用,一个人同时做三份工,几个月没休息一天,即使身体疲惫,也硬是顽强的支撑着这个家!

我们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工作虽不能让自己大富大贵,但至少通过自己的双手能有稳定的生活。我与老公一起努力,在双方家长的支持下搭建自己爱的小窝。我坚信,通过我们的辛勤劳作,一定会拥有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们的良好家风也会在后代中流传下去!

 

 

 

创作者:妇瘤二——王雪莹

2016年7月12日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