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随笔/故事 > 正文

依依惜别 走向辉煌未来

发布日期:2016-08-1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外科大楼从88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有28个春秋。仿佛一件漂亮的童装,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变得朴素,但已不能容下渐渐强壮的身躯。

到肿瘤医院工作已整整19年,当年报到是穿过农田和菜地,远远就在二环路边看见高耸的外科大楼,雄伟大气。那时的肿瘤医院可以算为“宁静”,陈建超老师常挂在嘴边的是“肿瘤医院是夹缝中求生存”,“人民南路医院一条街”。而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医院在一代一代肿瘤医院老师努力拼搏下,博得了在西南地区的一片天地。渐渐有了一住院大楼、二住院大楼、三住院大楼,以及新的大外科中心楼……这是放疗科大夫夜灯下仔细勾画靶区的努力结果,是内科大夫运用化疗方案患者生命出现奇迹的结果,也是外科大夫无影灯下飞针走线、刀锋之下去除顽疾的结果。

从我来头颈外科后,就确切的领会了肿瘤医院外科深入骨髓的特色。竭尽全力的切除可以切除的肿瘤,师傅们是这么教的,徒弟们也是这样做的。一代代外科人在刘光忠、刘宝善、宋煜宏前辈的教导下成长起来,今天很多后辈可能已不知他们的名字........等等。我的老师们也渐渐由身强力壮的、霸气外露的“刀客”,变成了白发苍苍的儒雅学者。

 由于电梯少,常常爬楼上班,这个过程中常常遇见ICU的熊冠泽老师,见面的招呼常常是“熊老师早上好,爬楼哇”,“是,锻炼身体”。也常常遇见陶远孝老师、张虹老师等都以“锻炼身体”调侃。是该换一下新办公环境,不能再让老师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楼梯间里。

毕竟还有好多更重要的是的事要做,毕竟外科医生的体力花费在手术台上更有价值。医学的发展就像DNA双螺旋结构一层层向上,我们都是在前人的肩膀上推进各学科的发展。

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快速康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手术间的过道上堆满了各种仪器、设备,技术设备的先进与陈旧的手术室条件越来越不协调。常常在外院会诊,每每看到人家的手术室硬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医院好是好,什么都没有,我们医院差是差,可什么都有”聊以自慰。今天肿瘤医院外科中心投入使用更多的分中心的形式,专业的更加细化,治疗的更加精确,多学科协助MDT的广泛推进,已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等等一系列良好开局。我相信医院一定会在医、教、研全领域取得更大成绩。好想说一句“我们医院条件真好,什么都有”。

1.jpg

 

 

头颈外科二病区 王少新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