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
他敏锐地察觉到
食管癌患者的根本困境是医疗水平的落后
继而放弃工作转向读研深造
待他学成归来
却选择离开北京支援西部
带着前沿思维和过硬本领
坚守在食管癌高发地四川十余年
离开北京扎根西部
立志解决人民痛楚
2011年,王奇峰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肿瘤学专业毕业后,为了响应国家支援西部的政策,离开了几乎汇聚全国顶尖医疗资源的北京,选择来到四川工作。
▲王奇峰支援西部证书
王奇峰的博士生导师是土生土长的四川内江人,对四川的风土人情和医疗状况都较为了解,因此他成为了把王奇峰吸引到四川的引路人之一。
▲王奇峰和导师肖泽芬
除了导师的推荐,川肿放疗领域专家郎锦义教授的学术造诣也是他来川的助推器。同时,王奇峰在四川也看到了因为食管癌而备受病痛折磨的广大人民群众,这也促使他留在四川,扎根西部。
在四川,火锅串串等特色饮食要够麻够辣才够味,做菜吃饭要重油重盐才有劲……独特的饮食习惯,使四川成为了食管癌的高发地。
四川省肿瘤医院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肿瘤预防、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了西部最大的放射治疗中心,而王奇峰作为放射肿瘤学专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川肿不仅能够对口就业,也能利用川肿平台大展拳脚。
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王奇峰便怀着“扎根西部,立志解决人民痛楚”的志向,来到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在这一待就是十余年。
▲王奇峰工作中
生存期从“八个月”到“五年”
见证参与食管癌诊疗技术
飞跃式进步
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如河北、山西、四川盐亭等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食管癌,如果这个家没有食管癌的话,上数祖宗三代里面肯定有一个人是食管癌。”
20年前,与超高的发病率相对的是落后的医疗水平——食管癌患者生存时间中位数只有8个月,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患者从治疗到死亡,生存时间不足8个月。
2002年,王奇峰的奶奶确诊了食管癌,从治疗到死亡时间正好是8个月。当时还在读大学的王奇峰因为学业的原因没有时间陪老人家度过最后的时光,这也成为了王奇峰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毕业后,王奇峰去到了奶奶曾经治疗的长治市肿瘤医院工作,在工作中,王奇峰敏锐地察觉到了当时当地治疗食管癌的条件非常有限,便下定决心要继续读研深造,为食管癌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为此,王奇峰在工作之余继续努力钻研学业,终于获得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著名的肖泽芬教授的硕博连读名额,最终顺利毕业取得博士学历学位。
▲王奇峰博士答辩
在无数和王奇峰一样的医学专家的努力下,治疗食管癌的医疗技术在20余年间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进步,催生了免疫治疗、精准放射治疗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手段。
通过免疫治疗,可以精准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则极大地提升了肿瘤照射的精准性,最大化保护了正常组织;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使得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0%,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
“相当于我们10个患者就有6个患者可以治愈,如果拉长到10年来看的话,10个患者就有5个患者可以活过10年”。
▲王奇峰参加CStro会议
王奇峰也对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对于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阳性淋巴结个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目前的AJCC/UICC对于单纯食管预后评价标准不适合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治病救人没有天花板
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
在王奇峰眼里,科学研究永无止境,虽然经过20余年的发展,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际的治疗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王奇峰与患者
每一位食管癌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其需求多种多样,因此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个体化多学科治疗方案。
王奇峰坦言,“一个患者你不仅需要关心他的治疗需求,还要关心他的心理、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等,这就需要医生有出色的综合研判治疗能力,但目前医生大都是本专业出身,如何做好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就形成了一个卡脖子问题。”
为此,王奇峰曾于2014年去到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了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在那里他看到了美国肿瘤治疗与中国的差异。
▲王奇峰在美国访学期间与导师张玉娇合影
在美国,一个患者先后要看内科、外科、放疗、营养、心理等多个科室,每个科室均要写出自己的诊断治疗意见,最后多个就诊科室还要再综合讨论一次这个病人该怎么治疗以及治疗的先后顺序。
这种治疗模式实现了各个专业的良好配合,但缺点也很明显,即制定治疗方案时间过长,很可能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要想照搬照抄美国的模式根本行不通,也会水土不服。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根据我国肿瘤诊疗模式特点,探索出符合国内肿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才最可靠、最管用。
▲王奇峰与美国同学合影
美国的访学经历让王奇峰打开了新的视野,也让他对未来食管癌治疗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近年来,四川省肿瘤医院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多癌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模式”,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他乐观地说:“现在我们也正在路上,目前在遇到疑难患者时,也实现了多学科一起坐下来讨论治疗方案。”
▲王奇峰与康复患者合影
此外,王奇峰非常具有前瞻性地看到了食管癌治疗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作用,为此,他正在研究建立“局部晚期ESCC预测PCR多模态模型”。
如果研究成功,则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统计病例数据,进行术前策划,形成一套诊疗体系,可以极大地提高治疗的准确性,最大限度达到患者器官功能保护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养医德以爱人
修医术以救人
▲2023年第三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杰出贡献奖
求学期间,王奇峰的导师做学问严谨,经常逐字逐句修改论文;做医生负责,对患者尽心尽力。
参与工作后,许多业界前辈的先进事迹让王奇峰动容,现任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的林桐榆医生也常在大家面前提起,要做“五心医生”,即“爱心、细心、恒心、虚心、上进心”。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王奇峰始终如此要求自己,因此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导师和业界前辈们优秀的品格与事迹都给王奇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王奇峰深知,面对医疗条件的限制,要做一个好医生,光有医德还不行,医术也很重要。
▲2023靶区勾画学习班授课
他明确表示,医学领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更是不断涌现,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医生才能跟上最新的科学进展,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除了学习,医生还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通过临床实践,医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
同时,及时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也非常重要。
▲患者为王奇峰送锦旗
努力精进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更是为了消除患者的痛楚。作为医生,肩负着保护人民健康和治愈疾病的使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
微信名 / 四川省肿瘤医院
新浪微博/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博
本文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