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三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暨肿瘤前沿与未来发展学术会议

发布日期:2019-11-04   作者:    来源: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罗丽萍     浏览量:

        第三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于11月1日-3日在成都隆重召开。11月2日下午2点,肿瘤前沿与未来发展学术会议分会场于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蜀韵厅揭开帷幕。会场邀请了国内临床、基础、工程、算法、影像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就人工智能、精准医学和大数据等前沿学科,在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和探索进行了交流汇报。

微信图片_20191104103134.jpg

       上半场会议主题为“早诊精治:路在何方”,由我院米坤副研究员及眉山肿瘤医院邹为、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赵振国主持,我院路顺副主任医师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李崇国担任点评嘉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匡铭教授指出,临床医生要学会选择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疗法,就一定要从病理、影像、基因组学等多方面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影像组学和超声技术,极大提高了癌栓(MVI)的检出率,为高选择病人的多学科结合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解决策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王向东教授强调跨组学的精髓在于要实现组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并介绍了跨组学研究在肺癌浸润前多维变化和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应用,并认为单细胞多组学已实现人工智能,可带动基因调节定量模型进入新时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鑫教授对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的争议与共识进行了汇报。如术后T2及以上患者可考虑行PCI,pT1N0术后患者,需要考虑患者的选择并权衡PCI风险和获益。总之,放射治疗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多学科MDT模式可增加患者获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所的陈利民教授对其团队在血液活检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汇报,认为CTCs与ctDNA检测的有机结合才是未来的方向。而且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液态活检”将会给临床诊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电子科技大学的周涛教授汇报了数据中台的建立背景、作用及目前的许多应用实例,并指出目前AI最大的临床用途是在准确预测小病种患者和提升图像质量方面。

       我院王卫东教授围绕肿瘤、免疫、放射治疗三者间的关系,对免疫与放射治疗联合模式的临床选择进行了探讨,重点提出淋巴引流区照射需慎重选择。同时对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进行介绍,指出免疫唤醒或纠偏将是抗癌的核心策略,免疫整合放疗或将对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下半场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由我院尹刚主持。

       我院宋争放教授指出,“癌症防治”不仅是医疗行动,重要的是应进行健康科普及教育、心理指导、法治建设、内外环境优化和行之有效的配套举措等,只有这样全方位的立体防治,民众乃至国家才能实实在在地受益。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李纯明教授将解剖学、医学影像学结合,进行图像分割医学图像的角度,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图像处理,发现数据驱动和基于数据支持的数学建模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可以做到更精确的分割。

       四川大学的张志新教授团队发现,以TCR/BCR比例为指标,不仅可以对健康人群和癌症患者的免疫力进行评估,还能对基于提升患者免疫力的药物进行疗效评估,其应用将对肿瘤治疗决策提供新的证据支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相良教授对其团队自主研发的III类HIPEC(腹外肿瘤热灌注)设备的研发背景、临床指南及目前应用实例进行了汇报,指出该设备已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电子科技大学宫玉彬教授团队的研究证实,短电磁脉冲对细胞膜电穿孔的作用是非热效应,还用分子动力学进行了模拟,最后再用动物实验证实短脉冲可诱导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又增加一种全新思路和方法。

       我院周鹏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一定要能解决人类无法解决的难题,计算机软、硬件及算法工程师嵌入影像是大势所趋,只有将成像、人工智能和组学建模融合交叉,才能更好地探索肿瘤起源、生长、趋势、预后。

       本场会议紧扣智慧诊疗和精准诊疗主旨,从多学科多领域阐述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医工交叉也在快速推动我国早诊早治的发展和医疗决策的完善。

 

作者: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罗丽萍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