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放射肿瘤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adiation Oncology,ASTRO)年会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术盛会,第59届ASTRO年会于9月24日-27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我院一行共11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头颈部肿瘤是这次会议的重头戏,吸引了全球各地放疗专业人员的参与,头颈肿瘤分会场也是场场爆满。口咽癌专场探讨了其流行病学及治疗前景,口咽癌的治疗优化,以及对治疗副作用的管理。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专场对放化疗联合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报告集中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性,以及保护正常器官功能。此外,外科手术和放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MDT决定患者的诊疗策略。
郎锦义团队连续5年在ASTRO会议的头颈肿瘤研究中取得了口头和壁报交流等很好的成绩。本次会议,我院再次获得1项电子壁报和1项壁报的好成绩。头颈放疗一病区冯梅副主任医师的研究“Dynamic changes of three-dimensional DW-MRI for primary tumor and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during radiotherapy: a phase II prospective study”被选为e-Poster进行了口头报告。该研究是放疗中心与影像科良好合作的成果,通过对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期间的DWI MRI 检测,动态观察原发肿瘤和颈部淋巴结3D-ADC 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与放疗剂量、肿瘤体积的相关性,为ART时机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此外,我院在犹他大学Huntsman 肿瘤医院学习的罗裕坤主治医师的“Significant Dose Reduction to Central Neck Structures While Maintaining Locore-gional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d Neck Cancer Treated with Half-beam-IMRT and AP low neck (HB-IMRT/AP) Radiotherapy Technique”研究获得了壁报展示(图4)。他对使用IMRT与下经AP野衔接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半野衔接技术,可避免衔接野处产生冷、热点。通过下颈野挡块可有效降低中央重要器官如喉、颈段食管、脊髓剂量。五年肿瘤局部控制率88.2% , 区域控制率100%,总生存率74.5%。无一例患者发生衔接野复发。
近年来,我院放射肿瘤重点学科在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郎锦义教授的带领下,头颈部肿瘤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基础、诊断、治疗、预后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靶区雕刻、多模态影像和精准放疗的综合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通过此次ASTRO大会,我们更好的展示了自己,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放疗中心 冯梅 罗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