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怀瑾握瑜 誉满杏林 ——记四川省肿瘤医院外科主任燕锦

发布日期:2011-07-2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燕锦医师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为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委,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和省卫生厅科学和技术带头人。从医26年以来,他全身投入在医疗事业中。他在岗位上为自己所爱的工作贡献光热;他结合临床实践,不懈求索;他尽心竭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赢得同行的尊敬和群众的信赖;他敢于直面各种挑战,始终战斗在医疗第一线……在他身上,闪烁着新时期共产党员在医务岗位上的夺目光辉。
    学者,兴也
    对燕锦而言,走上行医道路有着某种必然性。“从小我就在医院长大,那时候每天看着叔叔伯伯们为患者解除病痛,耳濡目染,一直觉得医生是一项很高尚的职业。”高考时,燕锦将所有志愿都填上了和医学有关的专业。最终,他被重庆医科大学录取。1985年,燕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省肿瘤医院,此后的20多年,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慢慢历练成长起来。
    现在,燕锦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除负责外科的行政管理外,还直接管理病床25张。每年,他都直接收治病人2000多人次,手术300余台。多年来,他总是坚持周末和节假日到病房查房。他自己笑称,每次走进医院就觉得好像运动员上了运动场一样,浑身都充满了激情。
    医者,仁也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作为外科党支部书记,燕锦临危不惧,组织和亲自搬运,将病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带领外科支部全体党员全力抢救地震伤员。他还积极参与赈灾救灾,主动捐钱捐物,并为受灾伤员送水送饭。“当时地震棚还没有搭起来,我想到天气很热,第一反应就是病患缺水。于是就自掏腰包在小卖部买了几箱水。另外,从地震区过来的病人缺少一些必要的生活品,我有的时候也会买一些给他们送去。”
    燕锦一直积极主动奋战在医疗第一线。2001年,燕锦为支援西藏建设自愿去昌都地区工作,协助当地医院开展新技术,提高了当地医院外科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民族兄弟的好评;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他带头报名要求上抗非第一线,在危急关头表现出白衣天使的竹骨兰心。
    业者,精也
    二十多年从医生涯中的不断积累和学习,让燕锦在临床手术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手法。在同等条件下,他做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总是会更好。同事们都说,燕医生做手术,动作不快,可是用的时间却总比别人短。“因为我不做废动作。”燕锦笑着解释。
    由于长期从事医疗临床一线工作,燕锦在胃肠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特别是大肠肿瘤的诊断、手术根治和综合治疗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他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重视大肠息肉的观念以及正确处理的方法,使肿瘤在癌变早期能被及时地发现,提高了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他的早期癌的内窥镜治疗方案及局部切除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燕锦还较早提出了对进展期大肠癌采用个体化的规范性的治疗策略,这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并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
    患者,师也
    燕锦一直记得自己在日本癌研究会附属病院进修期间学到的一句院训:患者,师也。“医生,除了能够在给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积累经验得到成长,还能从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患者身上学到许多其他的东西。患者给予医生的,不仅仅是医学积累,还有人格积累。”
    有一封信,一直锁在燕锦的抽屉里。那是他的一个晚期直肠癌患者在临终前写下的,信中满是着对燕锦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豁达态度。燕锦动情地回忆说:“我记得,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信的内容非常具体:什么时候我对她说过什么,那些话对她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个时候,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我的一言一行对患者来说会有多大的影响力。”
    在燕锦看来,行医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慈善的心,以平等的心态和病患相处。他以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医德,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歌。莫尔佳 (转自《大众健康报》)

 

关闭

版权所有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