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幸在省肿瘤医院日间化疗病区见到两本影集,两本来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的精美作品。老先生仅在这个科室打免疫针,虽然一针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感受到了护士们满满的热情,感激之余,便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馈赠于科室。
我想说一下这个科室,虽然它面积小,人员设施不像那些大科室那样多,但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温暖与热情,在我实习之前,在一家医院见习过,那里的护士们仅仅是把这个工作当做事情做,没有人情味。而这里,护士姐姐们虽然私下会说累啊忙啊哪里不满意啊,但是面对患者都是热情的接待,很随和的交谈,主动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他们对患者的情况都很了解,会主动问候他们,很温暖。患者都非常满意,一位老奶奶还不定期给我们带来自家种植的芳香的黄角楠花,以表谢意。科室的柱子上贴有爱心便签,上面满满的祝福语,鼓励语,看得出这是很有心的设计。
自我来这个科室到现在仅三周之余,我已经听到了不少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声音,他们常跟我说“如果能安乐死,我早就解脱了”“这日子真的是生不如死”之类的非常消极的话,我常以安慰的语气对他们说“人一辈子就一次,一条命,好死不如赖活。活着就有希望!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攻克癌症只是时间问题,指不定哪天治疗癌症就是一针药剂的事情,也许是明年,也许是明天”。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我真的非常想帮助他们,奈何力不从心,唯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些在科研前线的科学家们,我非常敬仰他们,虽然我和他们职业相差甚远,但殊途同归,我们都在为人类的健康奋斗。
生生不息,在这三周里的某一天,我接待了一位中年女患者,在给她进行操作治疗的过程中与之简短交流得知她有两个孩子,一个老母亲,丈夫车祸去世已久,从整个过程来看,她很乐观,情绪很积极,当时我反问道“阿姨是什么让你如此积极乐观与众多病人截然不同?”她的回答让我感动良久。“我的命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我不光是为自己而活着”。我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得知到她每次治疗都是一人前来,一人离开,日复一日。到底要多强大的内心才能承受住这样沉重的压力,或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吧!我曾经在一则段子上见到过这样一句话“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当人懂事之后,便会努力去实现这句话。
矛盾无可避免,只能减少矛盾发生。
自护理行业诞生的那一刻起,关于护患关系激化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一切的冲突的根源,在我看来,都建立在“不理解”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和患者相互的不理解,就拿简单的皮下注射来说,一个刚上岗的实习护生给一位患者做此操作,实习护生若能做到深刻“理解”,换位思考下患者患病后的心情,特别是癌症患者,我深信作为一个健康人是无法理解患上癌症时的沉重精神压力,放化疗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痛苦,特别是那些极为年轻的患者。若是实习护生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下,说话语气轻一点,操作动作柔一点,热情地接待患者,礼貌地交流,温暖的问候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解,便是深刻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在哪方面不足就要加紧补漏,让自己的人品和技能无可挑剔。反过来作为患者,能否做到理解护生?理解到一个技术精湛的护师也是从手生的护生走过来的?理解到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治疗,相信眼前这个未来的“老师傅”?理解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影响眼前护生的一辈子?我相信,大多数人是能够做到的,毕竟冲突的人群只有很小的占比
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我们应当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患者来医院的目的是治病的,并不是和我们扯皮的,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各种不可控因素和我们发生矛盾,我们应当理解他们并耐心向他们解释,主动求医表示他们渴望健康,制造麻烦不是他们内心真实想法。
希望未来更多人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多多交流,多多沟通,相互信任,未来的护患关系定会愈发良好。
和谐共荣乃是这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
作者:日间化疗病区实习护士 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