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我早早地等候在电视机前,随后观看了盛大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那新锐的武器、严整的军容、处处透露出来的中国军人和武警的气概,令我们欢欣鼓舞、激情澎湃。最使我振奋的是阅兵式中表现出来的我军干部、战士的“零误差”精神。大家可以想象,天安门广场走过的那么多步行方队、武器装备方队、天上飞机战斗方队,整齐划一,都达到了“零误差”,全部都按预定时间的方案通过,一分一秒都不差,他们就像是分割不开的一块整体。
通过新闻报道及解说,我了解到在阅兵场上,如果说由8000名官兵组成的13个徒步方队一秒不差地通过阅兵中线还算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的话,那么,战车机械方队也要米秒不差地隆隆开进,这就难了,因为只要哪一辆车油门“踩”得或轻或重一点,马上就会有误差了。其次,这么多设备,临场点火发动能开得起来,而且一开始就队形整齐,按原设计开进,这后面该有多少人做后勤保障工作?而其要保证30个装备方队一车不出问题,其压力多大!第三,空中机队也做到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上空,而且机型不一,这难度多大!因为战机速度快,稍有毫厘误差,就会失之千里,这其中除了备优秀以外,还有飞行员的高超技术、战术指挥的精心策划设计、临场的指挥等繁复工程在里边。今年的大阅兵,我是外行,但不是光看热闹,而是作为1名普通的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去了解我们国家,感受我们的国家,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洗礼。阅兵过程中的零误差,则充分显示了我军指挥的科学、严谨,官兵的勇往直前、后勤保障的完美,这是未来战争中所需要的最宝贵的精神。
但对于我这样1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零误差”精神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精神。在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如果有误差可能会给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资源等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所以责任之重大、“零误差”精神之重要,在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心中都占据首要位置,还应继续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不做错事并非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零误差”需要拓展其内涵,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护士长而言,还应从管理、系统、流程等层面去查找原因、改进工作,引入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让我所在的团体减少出错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专注在犯错的个人。此外,“零误差”精神另一个体现那就是“精准医学”的时代已经到来。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又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中国在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2006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国际的医学界认可后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资源调配、全流程的成本调控,获得效益与耗费之比的最大化。精准医疗相比传统经验医学有了长足进步,可以通过将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等先进的现代技术与我国优秀的传统经验整合在一起,大大减小临床实践的不确定性,在保证精准的同时尽可能将损伤控制到最低。我想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科研爱好者,我将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精准医学”的理念,达到团队资源的优化、成本的良好控制、患者安全及服务质量的有力保障。(急诊综合病区 郭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