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把它译成英文,如何翻译?它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的确,人们把它挂在嘴边,但追问下去,能说出逻辑上自洽的几条来并不容易。或者说,不讲逻辑地罗列一堆品质很容易,张口就来,但那无助于问题的讨论。
科学精神是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运行等过程当中抽象出来的关于科学本性、科学方法论的一般性描述。由于是抽象出来的,某种意义上它必然带有规范性质,而非代表实际的情况。但是规范与实际之间需要协调。规范与实际差太多,也就不成为规范。实际情况是多样性的,作为一种一般性的规范不可能照顾到各种可能的实际情况,于是规范与实际总是有距离的。
在科学哲学领域中,我们过去对独树一帜的法国科学认识论传统了解不多,加斯东·巴士拉(1884-1962)的《科学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巴士拉可算得上是位另类的传奇人物。这位法国哲学家,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自学成才,大器晚成,最后成为世界级的哲学大师。加斯东·巴什拉可以说是自学成材的典范。他由一个鞋匠的儿子,历经从军、邮局职员、中学教师等工作,最终在高等学府获得教职,并成为了伟大的法兰西学院的一员。
尽管粗看起来,巴什拉更像是一位玄学家而非言辞谨严的学者。但巴什拉所拥有的广博的才学,美妙的文笔以及极富诗意的想象,已经足以使得我们从他的书里获取足够的阅读之乐了。当然,如果对于他的学说能够仔细研究,或许也将有所裨益,毕竟阿尔都塞和福柯等大家都曾深受其见解的浸染。 《科学精神的形成》是科学认识论,是我们解读这位思想家精神世界的神奇密码。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分析”,它既是对“科学精神”的深入细致分析,这种分析奠定了他在法国认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对“科学”活动的“精神分析”。其实,从《科学精神的形成》中,不仅能看到巴什拉在科学哲学方面的一些观点,而且,我们还能够理解人们获取世界奥秘的不懈努力。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我的感受是作者使用的火花、光亮、黑暗、束缚、指引、坎坷、方向等这些术语很对我的脾胃,科学精神像火花、照亮了我们笼照在黑暗中的精神世界、帮助我们的思维挣脱了束缚、指引着渴求探索的人们继续前行、虽然求知的路依然充满坎坷,但即使在困惑中,真正拥有科学精神的人的精神世界,也能在焦虑的同时不知不觉得感受着快乐!这就是我的感受。现在,我也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有时间不妨一看。( 放疗支部 康盛伟)